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意义管桩后注浆可有效改善桩-土接触界面物理力学性质,在提高管桩摩阻力、减少上部结构沉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展通过对管桩后注浆工艺、后注浆理论、管桩注浆后的承载性能、管桩-注浆体-土接触界面剪切性能等进行综述,展望了管桩后注浆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后注浆对提高中小直径管桩承载力有一定作用;注浆后,中掘法管桩的承载力一般超过了4 000 kN、静钻根植竹节桩的承载力可提升20%以上、随钻跟管桩承载力普遍超过20 000 kN。(2)现有的注浆理论推动了注浆技术的发展,虽然相关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存在差异,但可以给出浆液扩散的初步轮廓和扩散范围,为注浆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科学指导。(3)桩-浆-土接触界面的研究大多以剪切试验为载体,研究浆-土接触界面剪切性能这一宏观表象,很少涉及注浆液以注浆根系、爪牙和毛细爪牙的形式伸入土体并与土体进行关键离子交换从而提高桩-浆-土接触界面黏结强度的宏微观扩散本质。(4)现有注浆研究大多止步于注浆结果分析,较少涉及注浆机理,对浆液在地层中的流动扩散规律认识不够清晰。结论与展望桩侧注浆液渐进性流动过程可视化分析、注浆体三维尺寸定量表征、管桩注浆过程智能化监测、新型管桩桩侧注浆工艺研发是未来管桩桩侧后注浆发展的重要方向。
摘要:文本正则化是语音合成(TTS)前端分析任务中不可或缺的步骤,而语义歧义性是文本正则化任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数字、日期、时间等非标准词的语义歧义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编辑约束的端到端文本正则化方法,并且在充分考虑越南语的语言特点后,设计专门用于越南语的标注方法,以提高模型对上下文语义信息的建模能力。此外,针对神经网络模型容易产生不可恢复性错误的问题,提出一种编辑对齐算法以有效约束非标准词文本的范围,减小解码端的搜索空间,从而避免模型自身局限性所导致的非正则化文本预测错误。选取FastCorrect模型作为基准模型,将各类优化方法应用到基准模型中得到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越南语不同优化方式的对比实验中的精准率相比使用无标注数据的基准模型提高了23.71个百分点,在同类中文实验中的精准率提高了26.24个百分点。可见,所提方法不仅在越南语上表现出色,而且在中文开源数据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验证了该方法在越南语之外的适用性。而且,与六类基线模型相比,使用所提方法的模型取得了最高的97.14%的精准率,在F1值上超过加权有限状态转换器(WFST)的两阶段方法2.29个百分点,证明了所提方法在文本正则化任务上的优越性。
摘要:基于某重型AT液压系统原理图,为了设计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印刷油路板,更好提高重型AT的工作效率。从一般油道的特性着手,通过搭建液压系统某一段油路的AMESim仿真模型,得到油路的进出口油压,并通过三维软件NX12.0构建不同的三维几何模型,导入Fluent软件中进行仿真模拟。将AMESim软件的仿真结果作为Fluent软件仿真的边界条件,分别分析了不同弯度、不同孔径、不同转角半径与孔径比值对一般油道的影响。总结出各个参数的选用规律,为重型AT印刷油路板的设计奠定了基础,并设计一块重型AT印刷油路板,通过Fluent软件中Adjoint求解器对部分油路进行优化,使优化后的油道进出口压降、速度波动等一系列参数得到改善。
摘要:为更好地从互联网获取适用的知识,以激发创新灵感,提出了一种面向产品创新设计的广义专家群体知识获取的思路及方法。首先对普通专家提供的知识样本进行分析,并提取样本特征。然后,针对产品创新设计知识的特点,构建了融入感性语义词汇的领域本体。基于领域本体,对专家知识样本特征词汇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搜索和过滤,获得了来自互联网的特殊专家的知识文本。进而运用知识元抽取技术,构建了广义专家群体知识库。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特殊专家知识获取及过滤的效果,以及广义专家群体知识库的构建形式及结果。
摘要:针对评价广告媒体组合效果时没有有效指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听率数据的广告响应人数预测模型.该模型由接触频次分布子模型和基于接触频次分布的响应人数预测子模型构成.对两个子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介绍.采用遗传算法对基于接触频次分布的响应人数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通过某金融机构的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型预测广告响应人数和实际广告响应人数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无决策者经验介入的情况下,提出的模型能够基于易于获取的视听率数据,比较准确地预测广告的响应人数,可以作为评价广告效果的量化指标在实际广告活动中使用.
摘要:网格技术为分布式计算、实现信息的多元一体化服务提供了基础平台。将网格技术应用到电力市场交易系统设计中,可以很好地体现电力系统的分层分级结构。文中提出了创建基于网格技术及共享信息服务的电力市场交易系统的思想。采用Globus工具包设计了电力市场应用服务,并实现了一套原型系统。所设计的原型系统具有处理分布异构数据、使用分布计算能力、分散存储计算结果的特点,满足了多区域多级电力市场交易的需要。
摘要:针对最小带宽再生情形下的有效修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部分重复(FR,fractional repetition)码设计。该设计由外部最大距离可分(MDS,maximum distance separable)码和内部重复码组成,称为GDDBFR(group divisible design based FR)码,可以达到随机访问模式下的系统存储容量,并且能够在很大范围内选择构造参数。理论分析指出,尽管GDDBFR码采用基于表格的修复方式,但通常具有大量的节点修复选择方案。此外,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RS(Reed-Solomon)码和再生码相比,GDDBFR码可以显著地减少失效修复时间。
摘要:从IGCC电站中的气化炉工作特点分析入手,确定了气化炉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并根据气化炉的动态特性,对气化炉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气化炉中两个主要环节之间的耦合性较小,可以利用文中的控制系统来完成气化炉主要的控制任务。
摘要:电力网格原型系统是研究电力网格结构、功能和技术实现的基础。在分析电力网格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电力网格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加以解决。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电力网格原型系统,实现了基于电力网格技术的分布式潮流计算。
摘要: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中应用压缩感知(CS)可以有效缓解故障诊断系统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压力。将观测矩阵的优化设计方法引入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中。结合机械信号信噪比(SNR)较低的特点,在分析不同观测矩阵优化框架抗噪性能的基础上,得出适用于机械信号的鲁棒性观测矩阵优化框架。基于该优化框架,推导出一种比现有求解方法计算复杂度更低的解析解,提高了优化观测矩阵的求解速度。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得到的优化观测矩阵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更高的计算效率,相比现有的优化观测矩阵和常用的随机矩阵,所提方法可以在更低的信噪比和压缩比下有效地重构机械故障信号。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