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61-7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全香型杂交稻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力及相关性分析
收藏 引用
《江苏农业科学》2023年 第9期51卷 97-103页
作者:曹应江 游书梅 张涛 杨莉 杨乾华 秦俭 李赓觅 李昭祥 罗婧 高磊 郑家奎 蒋开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泸州分中心/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德阳618000 
为研究全香型杂交稻亲本产量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性状间相关性,利用6个香型三系不育系(品香A、J91A、J92A、3758A、德香074A、宜香1A),与7个香型恢复系(德恢9466、旌玉香针、旌香占、R9315、R9451、农香39、19香),按照NCⅡ设计的原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稻棚室育苗微喷自动装置设计
收藏 引用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年 第9期 19-22页
作者:聂影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沈阳110161 
针对我国北方水稻育苗的喷灌主要靠人工操作完成的实际问题,介绍湿度控制器自动喷淋的定义及原理,详述自动化微喷设备主要工作部件的工作原理、组成、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为水稻秧苗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STM32处理器的大棚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年 第11期 15-17页
作者:安鹤峰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沈阳110161 
介绍一种基于STM32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以基于Cortex-M3内核的STM32F103系列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防护型温湿度数字传感器进行温湿度采集,在多组四位数码管上实时显示温度和湿度;通过Zigbee无线模块进行实时数据互通及参数设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稻育秧基质配料机组设计
收藏 引用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年 第5期 19-21页
作者:王福义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沈阳110161 
为解决水稻育秧基质配比不准确的难题及降低劳动强度,设计了水稻育秧基质配料机组。机组设计4个独立出料机,出料机的出料量可调,能分别控制各种成份的配比量。测试结果表明:机组能准确控制基质配制过程中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量,实现精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CRISPR/Cas9技术水稻miR1866突变体构建
收藏 引用
《分子植物育种》2021年 第6期19卷 1902-1909页
作者:彭廷 金玉蔓 赵亚帆 赵晨云 杜想想 王童童 杜彦修 李俊周 孙虎威 赵全志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46 
microRNA(miRNA)是长度为18~25个碱基的非编码单链RNA,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miRNA不断被发掘,但目前关于miR1866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通过构建miR1866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江上游地区杂交水稻亲本遗传多样性
收藏 引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7年 第4期23卷 595-601页
作者:陈敬 彭友林 张圣豪 卓驰夫 罗丰 唐阳 杨国涛 王学春 陈永军 吕启明 胡运高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绵阳621010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沙410125 
利用表型鉴定以及47对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SSR标记,对长江上游138个杂交水稻亲本进行检测,并采用遗传相似系数及数学模型分析其群体结构,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信息.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杂交水稻亲本的保持系、恢复系以及总体的表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论坛》2022年 第11期 155-162页
作者:吴海霞 刘爽 陈凡 李建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125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量,国家在规划农业农村现代化时把农业科技现代化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对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经验总结,并不断深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科技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农业科技现代化是一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及分蘖生长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 第3期40卷 609-618页
作者:韦叶娜 王学春 赵祥 蒋芬 胡瑶 胡运高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10 
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方式及用量对水稻根系和分蘖生长的动态影响,为油稻轮作系统的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F优498为试验品种,于绵阳龙门采用裂区设计开展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还田量及移栽后天数对水稻根系及分蘖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肥密条件处理对甘薯产量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华北农学报》2011年 第S1期26卷 121-125页
作者:贾赵东 马佩勇 郭小丁 谢一芝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为了揭示主要农艺措施即种植密度、N、P、K肥施用量对苏薯14号鲜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甘薯不同肥密条件与鲜薯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增施钾肥并与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5个籼型不育系和5个新恢复系的品质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收藏 引用
《西南农业学报》2014年 第1期27卷 12-17页
作者:吕建群 刘光春 任鄄胜 曾桂林 蒋天刚 高方远 陆贤军 任光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 
以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水稻12个品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大部分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极显著,说明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作用。②除了糙米率和碱消值级以外,其他10个品质性状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