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风从海上来:大航海时代克拉克瓷与伊斯兰装饰的洲际旅行
收藏 引用
《湖北美术报》2024年 第2期 27-32页
作者:罗易扉上海师范大学 
克拉克瓷是中国首次外销至欧洲的青花瓷,其装饰具有与中国陶瓷迥然不同的异域风情。克拉克瓷的装饰源于何种风俗影响?克拉克瓷装饰又给欧洲带去哪些日常生活风尚的革新?此为研究克拉克瓷的起点问题,也是大航海时代中国、伊斯兰文化区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桥梁与借镜:“日本民族艺术学的历史与理论术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学报》2024年 第1期21卷 193-200页
作者:颜景旺 陈虹廷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2023年10月11日,“日本民族艺术学的历史与理论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国内艺术学界首次将目光明确聚焦于日本民族艺术学领域,经过中日者的研究互动,通过“桥”与“镜”的研究理念定位,不仅拓宽了中国民族艺术学研究的新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潮文化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化现象研究
收藏 引用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 第1期33卷 27-29,38页
作者:褚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非遗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近年来极具影响力的国潮运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非遗物化的文化现象开始逐渐受到术界的关注。非遗物化是其在当代社会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区隔与重构:《贵州山民图》中的民族边缘意识
收藏 引用
《美育刊》2024年 第1期15卷 104-109页
作者:高尚 魏海心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贵州山民图》是庞薰琹抗战时期所创作的民族主题系列组画。《贵州山民图》以庞薰琹在贵州苗族地区的民族考察为创作契机,以苗族人民的生活劳作为题材,详细描绘了苗民的衣饰花纹,从而突出了苗族较汉族的“异质性”。但在表现形式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景德镇手工艺模块链产业模式概念
收藏 引用
《云南师范大报(哲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1期55卷 134-146页
作者:朱阳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近些年来,以景德镇陶瓷手工艺为首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复兴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而这种复兴并不只是工艺和样式的复兴,还是一种在国际化背景下的手工产业模式和社会关系模式的复兴。由此为本土和国际市场提供着比工业化更加灵活的生产服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方、记忆与艺术:回到地方场所与往昔的历史经验
收藏 引用
《清华大报(哲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2期38卷 148-157,231页
作者:罗易扉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上海200234 
艺术作为记忆的一种形式,是人、地方与时间的联结之物。“地方”“记忆”与“艺术”具有层层关联及丰富的意义,“地方”是人与自然地点建立意义的精神空间与交往场所,是人类经验与有意义的“场所”。人类的记忆、想象与认同需要具体场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后农业文明视野中的人类生物、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报(哲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3期44卷 11-26页
作者:方李莉 朱阳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1189 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生活样式工作室浙江杭州310018 
人类社会进入到人类世后,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就有了极大的改观,人类世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人类的活动已经成为地球变化的最大动力,这一动力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决定着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而作为人类学者必须要加入其中成为研究这一重大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乐舞文化重构与表演空间生产——基于湖南通道侗族“大戊梁歌会”的田野考察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报:哲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4期45卷 135-141页
作者:赵书峰 李星星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侗族传统乐舞的文化重构与表演空间生产在以“大戊梁歌会”为主题的节庆旅游资源开发下,呈现“内外景观群落的表演循环”“固定广场舞台的即兴表演”“移动实景舞台的表演聚焦”三个主要特征。表演空间中的各行动主体占据“场”内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语境中的传统能动性与本真性建构——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例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5期 71-83页
作者:荣树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 
非遗保护活动开展以来,“本真性”曾一度成为人们对维持“传统”特质的一种追求。虽然“本真性”一词在非遗界的讨论似有定论,不再作为评判非遗保护的准则之一,但是,对非遗语境中的“本真性”探讨却仍然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是关于“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水”为名:“新传统”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与反思
收藏 引用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院)报》2023年 第4期 121-128页
作者:刘姝曼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传统岁时节庆是艺术参与乡村振兴所关注的重要民俗事象。艺术家基于独特的地方性人文意蕴,通过多样化的介入性艺术行动修复、更新和发明“新传统”,可谓当今艺术乡建的创意性尝试。水是顺德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象,进而延展出水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