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多民族艺术交融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多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图像表征——《松下踏歌图》的绘画人类考察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12期42卷 34-41页
作者:薛其龙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松下踏歌图》绘制于道教圣地巍宝山,被视为18世纪中期彝族打歌之景的图像表达。但从图中40个人物的形态、服饰、叙事上分析,其实为一幅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参与的歌舞"知识图谱"。该图的产生与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情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话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作用——以彝族史诗中的“月中有树”神话为例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21年 第2期47卷 30-41页
作者:李世武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多民族神话、史诗的交流、互鉴。中华史诗艺术传统的发生、发展,在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华史诗艺术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史诗艺术之林中的一座丰碑。中国史诗艺术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认同艺术重构——宋代《大理国梵像卷》和清代摹本《法界源流图》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21年 第6期47卷 30-42页
作者: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12世纪,中国西南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大理国诞生了一幅绘画长卷名作《大理国梵像卷》。500多年后,实现一统的大清皇帝命宫廷画师在藏传佛教僧侣指导下,对《大理国梵像卷》进行分解和临摹,形成《法界源流图》和《蛮王礼佛图》两个摹本。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民族本根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理论基石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2期44卷 1-11页
作者:李世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1 
在回顾术史的基础上,以我国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为智慧基因库,以中国哲本根论为理论基石,提出一种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理论:多民族本根论。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共同体叙事,以语言艺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看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23年 第1期49卷 64-77页
作者:李世武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界对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及相关祭祀仪式的解释,主要有3种假说:祭图腾说、报祭说和祭水神说。在文明延续的历史语境中考察该祭祀柱的柱体、虎图像和蛇图像这3种符号的文明基因链,可提出一种新的推测:古滇国蟠蛇立虎祭祀柱可能与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间舞蹈的多民族共享机制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县乐作舞为例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2024年 第4期 52-65页
作者:李世武 梁路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昆明650091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昆明65009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发源于云南省红河县阿扎河乡垤施洛孟一带,集歌、舞、乐于一体,起初由哈尼族、彝族共创。随着族际交往范围的扩大,乐作舞传播到汉族、傣族、瑶族等民族中,是典型的多民族共享的民间舞蹈。文章通过分析多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初宗室诗人与汉族文士交游述论
收藏 引用
民族研究2020年 第6期38卷 85-93页
作者:冯文开 周春兰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清初宗室诗人与汉族文士在人、情感、审美需求等方面展开了深层的文文化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兼容并蓄、互有交融的人文景观,体现中华多民族在精神追求、审美心理、情感方式等方面蕴含的一体。文章以岳端、博尔都、文昭为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西藏西部寺院壁画风格的“多元化”文化——以托林寺为对象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23年 第4期 61-69页
作者:程狄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13 
藏西地区寺院壁画,特别是11世纪至16世纪的绘画作品,较卫藏地区来说拥有自身的特点,这主要是绘画风格所受异域文化种类的不同而出现的现象,特别是在11世纪时期。因此其与西藏中部、东部相比,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绘画风格。藏西地区后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袒饰与严妆:佛教造像服饰的演化流痕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2年 第6期 24-34页
作者: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佛教造像及僧侣着装,素有袒露之风。其源来自南亚传统服饰民俗、本土原生宗教传统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在空间层面,佛教造像传入中国时,呈现出跨界传播的几大空间脉象,分别有不同在地化的变服从俗;在时间层面,佛教传入中国近两千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道并存”语境中的“二郎神”民间信仰图像“藏化”现象——以安多地区土族族群为对象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22年 第4期 51-57页
作者:程狄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36 
文章以安多地区土族民间信仰中的“二郎神”为对象,针对其在藏传佛教文化中的形象、神职演化现象,结合“佛道并存”这一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以及族群文化根源,系统总结安多地区二郎神信仰的多元文化特征,即多元整合的内涵,涉及造型、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