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
8,95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白素贞”戏曲扮相的经典生成与当代变迁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5年 第1期 101-111页
作者:王璇 王立君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本文以“白素贞”戏曲造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经典扮相的生成机制及在当代的演变路径。文中首先剖析了戏曲衣箱制中“白素贞”扮相的建构逻辑,阐明其植根于多元社会语境对理想女性形象的视觉表达,并历经时间积淀,形成了程式化的穿戴规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意写作的概念、原理及建制化发展——创意本体论创意写作学的基本主张及其建制实践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25年 第1期 110-117页
作者:葛红兵 马兵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 
创意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精神活动,以文字表达为实现形式,它遵循普遍的创意和表达规律,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和事业来实现社会价值,助力“文化强国”和“创意国家”建设,依此而形成三大原理和创意生成叙事论、创意生成抒情论。中文创意写作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被看的人类: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下的逆向观察
收藏 引用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75卷 167-177页
作者:黄鸣奋 许哲敏厦门大学电影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科幻电影对公众认识科技、展望未来具有深远影响。这类作品所运用的“逆向观察”主要是指将人类置于被观察者的位置进行构思,和人类处于观察者位置的正向观察相对而言。上述视角有助于理解人类在广袤宇宙和复杂生态中的地位,以及人类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会有艺术能力吗?——一个符号学考察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25年 第1期45卷 74-83,207页
作者:赵毅衡四川大学符号学一传媒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230 
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在各种体裁上的表现,令人惊奇不已,人工智能的艺术能力似乎毋庸置疑。但是,任何人工智能系统并无艺术创作的动因,其构造方式也缺乏选择能力。进一步说:艺术是反目的、反功利的,而人工智能是高度目的性的,至今没有欲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演”融合的内在逻辑、思维升级与未来趋势
收藏 引用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1期36卷 23-32页
作者:宗祖盼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深圳518060 
“双演”融合是数字技术应用背景下表演艺术创新和演艺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演出与演播的互动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二者相互促进,彼此依存,呈现出一种依赖和交叠的关系。线上演播无法完全脱离线下演出,而线下演出也需要线上演播来拓宽其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越未来产业发展鸿沟的路径与政策
收藏 引用
《科技导报》2025年 第2期43卷 117-124页
作者:王昶 赵必武 耿红军 卢锋华中南大学商学院长沙410083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南京210094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长沙410205 
未来产业属于“新而待兴”、有望成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剖析了未来产业的内涵与特征,沿着“现有产业未来化”与“未来技术产业化”2个方向,探讨了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鸿沟,分类设计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乾嘉时期的文治与古文编选
收藏 引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5年 第1期49卷 65-75页
作者:张海沙 张凯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古文选本是乾嘉时期重要的文治手段。为了强化国家文治,清帝将古文教育纳入国家文化职能,将古文编选与文化政策、文教体制、传播机制进行了有机统一,使古文选本与乾嘉文治进行了紧密结合。“稽古右文”的文化政策与古文选本相结合,产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智能礼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收藏 引用
《服装学报》2025年 第1期10卷 16-23页
作者:朱达辉 臧静怡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51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上海200092 
智能礼服是一类涉及材料科学、光电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技术的智能服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推动智能技术与礼服的融合,满足现代设计需求,从智能礼服的技术与设计现状出发,分析智能礼服在设计中如何体现环境适应、情感反馈和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现代艺术的历史动力学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2025年 第3期 71-80,157页
作者:常培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就艺术发展的历史动力学问题而言,黑格尔最早在观念论维度进行了讨论,推动了美学的历史化。阿多诺、比格尔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则批判性继承了黑格尔的理论遗产,实现了此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转化。其问题核心是艺术自律问题。艺术自律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明精神标识在艺术呈现中的意义再生产
收藏 引用
《美术》2025年 第1期 13-19页
作者:孔新苗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博物馆 山东师范大学艺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文明精神的传承,以符号标识被记忆、阐发的文化意义生产机制承载。“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属于记忆理论中的两个形式,艺术则提供了跨越两类记忆的媒介载体和意义呈现、体验方式。中华文化情感特质与中华艺术创作智慧所建构的艺术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