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智慧技术的滨海大城市安全策略与综合防灾措施研究"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可持续海岸带总体规划研究
收藏 引用
《南方建筑》2018年 第4期 111-116页
作者:马超 运迎霞 李相逸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可持续海岸总体规划的提出对降低滨海城市灾害损失具有重大作用。路易斯安那州通过总结长期沿海减灾和恢复工作,提出通过制定可持续海岸总体规划降低沿海地区脆弱性,维持沿海工业和企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该规划针对灾害的严重程度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修补型沿海强震防灾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以名古屋市强震防灾空间规划为例
收藏 引用
《现代城市研究2021年 第1期36卷 93-101页
作者:张威涛 运迎霞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弥补我国城市向后工业化转型之时防灾空间建设的历史欠账,要依靠城市修补从空间内涵发展与存量提升中寻求解决方案。目前我国鲜有城市修补型防灾空间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日本名古屋市的沿海强震防灾空间规划具备鲜明的城市修补特征,文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街区尺度下的低冲击城市绿地优化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天津建设科技》2015年 第5期25卷 75-78页
作者:王晓 陈天 臧鑫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城市水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建设"低冲击(LI D)城市",进行低冲击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理念与政策应运而生。城市绿地作为可持续雨洪管理的重要载体,对实现雨水的渗透、调蓄和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现状绿地规划建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滨海城市临港地区避难场所救灾交通区位选择——名古屋港区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南方建筑》2020年 第6期 104-110页
作者:张威涛 李娜 运迎霞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梳理滨海城市临港地区小型避难场地、大型避难场地、竖向避难所的救灾职能与救灾交通特征,揭示其救灾交通区位选择规律,为临港地区避难场所基于救灾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采用SPSS统计分析,考察日本名古屋港区内三类避难场所在不同致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方法研究——以厦门海沧区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8年 第7期 192-196页
作者:常玮 运迎霞 郑开雄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 
古树名木作为城市生态、历史、人文和景观资源,其保护与利用对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以厦门海沧区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实践为例,通过GIS平台与多元时空数据分析,剖析古树名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古树名木与城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趋适原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安全关系探讨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8年 第8期 152-153页
作者:郑开雄 运迎霞 常玮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受全球变化与城镇化复合叠加影响,城市生态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问题。而城市空间作为人居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载体,其结构影响生态安全城市发展。文章基于趋适性原理,从多维度厘清城市空间结构变迁与生态安全的依存、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