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重建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41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想象与回归:《长安三万里》的文化再生产及传播逻辑
收藏 引用
《传媒观察》2023年 第9期477卷 111-120页
作者:陈可红 马晨荇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300382 
近几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回归是动画电影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立即引发了“破圈”效应,不但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还开创了历史文化人物在国漫领域的历史叙事新模式,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奔·游·立:国产“青年向”动画电影的空间张力与身体动势
收藏 引用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3年 第3期5卷 70-77页
作者:邹波 屈立丰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国产“青年向”动画电影代言青年亚文化,是将现代主体追求精神独立与寻求传统文化身份认同结合起来,形成如下特性:反抗叙事与成长叙事彼此交织,空间生产兼具空间政治的解构性和空间美学的建构性,青年英雄在其中行动而呈现出三种身体动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物感美学传统对元宇宙美学的可能贡献
收藏 引用
《当代动画2023年 第2期 84-90页
作者:邹波 屈立丰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元宇宙美学是围绕沉浸式体验展开的生产美学,“身体感知”是数字技术对现实世界解构与重构的价值原点,它将身体经验从现实世界的具身向赛博空间的化身转换;由于技术嵌入化身及其在赛博空间中的技术递归,凸显了技术物在人与世界的居间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封神宇宙”动画电影叙事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23年 第2期 51-53页
作者:伍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 
近年来,“封神宇宙”动画电影构建意识逐渐增强,但构建方式还存在互文性叙事体系的欠缺,叙事模式的单一与分裂,以及与当下社会叙事断裂等现实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漫威电影宇宙分析中国“封神宇宙”动画电影的叙事问题,并基于此提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动画学派国际交流的三个阶段
收藏 引用
《当代动画2021年 第2期 22-28页
作者:王佳楠 屈立丰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20世纪中后期,上海美影厂中国动画学派动画家与国际动画界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互动交流,深入探究当时中国动画学派与国际动画界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够深入了解和总结国际动画界对美影厂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领域、关键人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景观电影景观叙事的困境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23年 第2期 48-50页
作者:杜冬颖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 
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陈凯歌导演的《无极》等电影,借鉴了好莱坞景观电影的电影叙事理论与技巧,开创了我国以视觉造型营造高票房神话的电影潮流,标志着我国景观电影的出现。目前,中国景观电影具有极好的发展机遇,电影被确定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动画70年的叙事策略嬗变论略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9年 第6期32卷 28-37页
作者:杨晓林 张语洋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上海200092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中国动画70年风雨兼程,从新中国成立时的寥若晨星,到当下的蔚为大观,同所有的叙事艺术一样,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意识形态的变迁,决定着其叙事策略的嬗变。总体而言,中国动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特征明显的两个时期:一是计划经济时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魔法满屋》:拉美文化叙事下的霸权逻辑与权力焦虑
收藏 引用
《当代动画2022年 第2期 29-33页
作者:陈亦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迪士尼新作《魔法满屋》传承了自20世纪40年代“睦邻电影”创作以来的拉美文化叙事的政治策略,其所虚构的哥伦比亚马利加家族的魔法危机故事,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塑造的布恩迪亚家族,有着极具现实感的隐喻: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探传统动画场景赋能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二次元世界的塑造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评论》2022年 第2期 80-85页
作者:陈可红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 
一般来说,一部动画电影的视觉设计主要包含角色设计、道具设计和动画场景设计三大部分。所谓“动画场景”是指动画美术设计师根据剧本内容和“故事版”“概念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和放大画面背景设计稿的指导性原则,绘制或制作出动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中国动画电影的青年亚文化式现实主义与诗性表达——以《深海》的“溢出”现象为考察对象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24年 第5期38卷 123-128页
作者:屈立丰 邹波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9 
《深海》在工业化电影生产和作者型创作个性的转换与平衡中,通过双重叙事结构、心理表现主义、彩色粒子水墨等形式创新,表现出两个面向:一是反映了青年亚文化主体对相对正义的现实世界的价值体认、选择与承担,表达了影片的现实主义关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