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
3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正统观的艺术呈现--三十二体篆书乾隆御制《盛京赋》论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4期60卷 81-91页
作者:潘务正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芜湖241001 
乾隆八年高宗赴沈阳拜谒祖陵,作《盛京赋》。五年后,大臣汪由敦等倡议用新完善的满汉三十二体篆书缮写此赋。以篆体书赋,是乾隆超越汉唐,复归"三代"的政治理想使然;是以礼治国,构建礼制统序的社会需要;是仰企雅颂,确立典范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相如赋经典化史述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 第4期 184-190页
作者:许结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南京大学文学院 
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性文类,汉赋具有毋庸置疑的经典性。司马相如作为汉赋创作的奠基人物,其作品被经典化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在经典化的过程中,相如赋却经历了初成阶段的词章、思想与文本的纠葛,发展阶段经学对辞赋的介入而出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侧附”说与赋体创作生态
收藏 引用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 第6期52卷 93-100页
作者:许结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首次提出赋体写作的“侧附”说,并指向“言务纤密,象其物宜”的奇巧“小制”,又以“理贵侧附”的范畴界定,以彰显赋“理”的意义。对此,前贤于“侧附”的词义诸如“从旁附会,有所寄托”类的文辞表达,有所言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庄子体道词语的文论意涵
收藏 引用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1期49卷 60-68,180,F0003页
作者:许结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庄子》以“三言”为方式,以“论道”为目的,而在体道的过程中,多以寓言加以呈现,其间使用了大量创造性的词语,在后世文学创作与批评文献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回响。在具体使用与书写间,庄子采取词语链的形态作递进式的体道认知,与文学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权力强制:《文选》对赋体论的重构与规范——以“更定赋名”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2018年 第8期 15-24页
作者:安生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23 
对文学文本言,篇题不仅是作者创作旨趣的直接传达方式,亦是后人解读文本、夷考内容宏旨乃至勾连时序世情之思想文化的重大锁钥。《文选》以"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的体认准的,对王褒《洞箫颂》、马融《长笛颂》、潘岳《藉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由读者回归作者:“凌云”说的文学史意义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3期51卷 135-145,206,207页
作者:许结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 
自司马相如献《大人赋》,汉武帝读后“飘飘有凌云之气”,“凌云”已成历史上人生际遇与文章才气的代词。考察相如献赋本事,兼括武帝耽方士之术与相如居官清冷的不遇情怀,而后世以“凌云气”或“凌云笔”拟写人生与文才,形成了该说由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司马相如文论与武帝朝政治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3期49卷 174-184页
作者:许结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 
司马相如以文章显汉世,研究者的关注多在辞赋,于政论文甚少论列。读相如有关武帝朝政治的议论文,其《喻巴蜀檄》的开边政略、《难蜀父老》对汉德的构想、《封禅文》于帝国新宗教的建立,均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与巨大的历史影响。由政论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子虚”文学史:从赋中人物到小说篇名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24年 第4期 27-38,164,165页
作者:王思豪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澳门999078 
司马相如《子虚赋》以“子虚”为假托人物,托“子”姓而名“虚”,寓含有从契之商,到微子之宋,再到梁园代言人之意,梁园即“子姓之墟”。子虚借由为“楚称”的“虚言”来影射梁王僭礼越制的行为,意图劝谏梁王。“子虚”又引导我们从地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亚汉文化视野中的方苞文学与学术景观
收藏 引用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4年 第6期38卷 132-142页
作者:王思豪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澳门 
有清一代大儒方苞,是“东人之观于中国者”的代表之一。他的文章创作实践与理论精义成为海东文人衡文的规范,是“观中国”的一扇法门;他的理学主张成为海东学人衡理的法则,于其中可见“中州人气象之阔大”;他的经学论述被海东儒者广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闺阁与礼闱:盛昱《红楼梦赋图册》的两个批评视角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 第4期38卷 92-102页
作者:王思豪澳门大学中文系 
盛昱《红楼梦赋图册》是由《红楼梦》小说“元典”到题咏之作沈谦《红楼梦赋》,再到由赋之“语像”而形成的、异于直接从小说文本衍生而出的“图像”之作。因“赋”的渗入而使小说与图像产生距离感,这便在从“语像”到“图像”的演变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