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科技伦理的应然逻辑研究""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化创意意识形态功能的伦理审思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2014年 第4期 14-17页
作者:陈爱华东南大学科学技术伦理研究所南京211189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南京211189 
"文化创意"何以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就其客体向度而言,一定社会伦理规范与价值取向作为一定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不仅在显文化层面引领文化创意活动,而且还以隐性文化形式——社会认同、社会文化心理、社会场域渗透在文化创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列斐伏尔的空间拜物教批判
收藏 引用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4期28卷 9-20页
作者:孙全胜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211189 
列斐伏尔总体上沿袭了马克思的资本及商品拜物教批判,但毕竟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他更看重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日常生活空间的思想异化现象,而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没有太多抱怨。空间拜物教实质是商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进一步发展。资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批判理论的思想谱系及逻辑形态
收藏 引用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3期14卷 12-23页
作者:孙全胜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1968年文化革命的退潮是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批判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为日常生活批判的深化和拓展,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思想、后现代艺术理论和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等多种合力影响的结果。全球化的空间生产及其引起的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语》教育德性思想及启示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2期15卷 31-33,63页
作者:陈爱华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也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德性思想。其中包括"道"、"德"、"仁"、"艺"全面发展的德性价值目标,"为仁之本&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体艺术变革的政治与美学价值
收藏 引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5期34卷 59-66页
作者:孙全胜山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当代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制造了大众文化,推动新媒体艺术从机械复制阶段进展到文化工业阶段,呈现了当代艺术中的商业化危机。新媒体艺术是受后现代艺术思潮影响的创造性活动,具有不断发展的内在诉求,不断打破已有固定模式。新媒体艺术在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景观生产:消费时代的批判话语
收藏 引用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3期34卷 1-8页
作者:孙全胜山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社会现象形态方面,德波提出景观生产批判。德波逐渐摆脱了唯物史观,分析了消费社会景观生产的本质及运行机制。景观生产既是德波理论逻辑的核心范畴,也是其技术理性批判的重要切入点。景观生产已经从占有向显现转变,展现为名望和表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读“物”社会功能的实逻辑逻辑——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符号—物社会功能”的伦理透视
收藏 引用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 第1期29卷 53-57页
作者:陈爱华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鲍德里亚早期学术理论建构中分量最重的论著之一,也是其"死亡三部曲"的第一步。这部书的第一章"符号—物的社会功能"是承上启下之作,即上承《物体系》和《消费社会》的相关概念和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批判维度
收藏 引用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2期18卷 71-79页
作者:孙全胜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358 
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生产批判理论彰显在日常生活批判、政治批判、生态批判三大维度。在日常生活批判上,包括对日常生活空间异化的批判和对自由、多元、开放的日常生活空间的向往,从而呼吁人们进行日常生活的艺术革命。在政治批判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工程职业伦理章程建立的逻辑理路分析
收藏 引用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2期15卷 8-12页
作者:何菁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考察西方工程伦理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的伦理意识奠定了各职业社团工程伦理章程"向善"的基本价值准则。进而,工程活动中诸多"向善"的伦理意识经过抽象与凝练,形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庄子生死观道德形态的三重逻辑
收藏 引用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4期15卷 7-14页
作者:孙全胜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庄子一方面通过揭示"生"所展示的双重逻辑——感性之身的本逻辑及其中蕴涵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揭示"死"体现的超意义,力图超越"命"的本逻辑及其中呈现的实轨迹。在此基础上,庄子生死观道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