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本艺术学项目"
285 条 记 录,以下是11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国风题材动画电影音乐创作的新探索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9年 第12期 101-104页
作者:王铉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国风题材动画电影开始崭露头角,2019年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从视听语言相结合的模式对国风题材电影配乐模式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音画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战期间的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报》2019年 第3期 124-136页
作者:汤斯惟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中心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抗成需要,于1938年在重庆重组了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同时赋予其“激发民众情绪,增厚抗成力量”的“重大使命”。音乐教育委员会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的组织和领导下,致力于宣传抗战、服务抗战,为战时民族精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梦溪笔谈》中的绘画信息及其画史价值考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报》2023年 第6期 28-37页
作者:冯鸣阳 施雨琦东华大学上海长宁200051 
以往对《梦溪笔谈》中绘画的研究多关注其绘画技法、画思想等单一方面,缺乏系统分析、科方法及史意识。文章基于对《梦溪笔谈》中所有绘画信息的统计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内容分类及材料来源的追溯,探讨其与宋代画专著异、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民美:融媒时代文艺发展的新形态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2024年 第3期 123-130页
作者:杨杰 王淑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4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4 
人民美范畴的诞生是中国式文艺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必然,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观点与历史观点”相统一的时代化、中国化崭新成果。人民美是融媒时代人民全方位、沉浸式参与的“人民的美化呈现”与“美的人民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元宇宙概念下NFT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3年 第3期 80-82页
作者:宋芳斌 冯鸣阳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南京210094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51 
元宇宙概念下的NFT艺术品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上生成的,具有数字化艺术品的传播特性,包括更强社交性、易于流通性,多样化所有权以及创作者便于获得更多知识产权分成等,这为数字艺术品市场多元发展提供可能。但由于NFT艺术品在国内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迷宫、箱庭与实验场:实时渲染互动电影中景观体验方式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4年 第11期 111-118页
作者:王舒一 任达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以游戏引擎为代表的三维实时创作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互动电影创作领域,分别在电子游戏和虚拟现实平台催生了以实时渲染为技术特征的互动电影类型。实时渲染技术所呈现的电影景观及其体验方式相比传统互动电影,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亟待重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语语境下西方美研究何以可能?——以歧异解读福柯“我们突然间理解的东西”为例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报(社会科版)》2023年 第6期 51-62页
作者:聂成军兰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语境下的西方美研究不同于比较美研究,也不同于纯粹的国别美研究,它是在汉语表征系统中面向以汉语为阅读媒介和书写媒介的西方美研究,是中国话语经由西方文本的理论再生,是“汉语哲”与“西方哲”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代《中兴四将图》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定位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21年 第4期 94-103页
作者:冯鸣阳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51 
目前界对《中兴四将图》的作者、年代、服饰特点、人物形象的研究亟待深入。文章站在政治文化的角度上,考察中兴四将的外貌特征、服饰选择、政治定位三个要素如何影响四将的综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考证画作的作者与创作年代,其次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体系、结构与发展刍议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4年 第10期 23-35页
作者: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撰作出版确立了中国现代术意义上的戏曲,其立足于文体的研究立场,形成了从历史、文、文献、形态等方面深入研究戏曲的术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张庚等人带领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为代表的术团体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造物”到“造境”:手工艺非遗保护的范式转换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21年 第5期14卷 32-41,112页
作者:周计武 吴维忆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93 
植根于悠久原生文脉的手工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入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系与话语的同时,今天我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应聚焦中国特色、贡献中国智慧,突破西所固有的高雅与民间、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