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艺术金融化不仅是当代艺术经济前沿领域备受关注的主题,也是新时代中国人文经济学关切的重要议题。本研究试图从艺术投资的知识型转向这一视角来考察西方艺术品金融化,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关于艺术投资知识的话语、工具以及实践案例之间的发展变化和相互作用来解释西方艺术品金融化的演变逻辑。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艺术价值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将艺术与股票、债券进行类比修辞的投资知识话语在媒体界盛行,经济学家量化艺术投资的知识工具也紧随其后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70年代,作为现代金融方法论原则的投资组合理论被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应用于艺术投资,这也标志着艺术品金融化从话语知识正式进入实践知识层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鲍莫尔等人将金融计量分析应用于艺术价格指数的计算进而极大地推动艺术投资工具的革新。而21世纪初,梅建平等人的研究则充分肯定艺术投资优化资产配置功能进而使得艺术投资获得理论合法化。当艺术投资研究出现肯定性的转折时,艺术品投资基金实践浪潮随即兴起。通过移植专业化的私募股权基金模式,艺术投资在实践层面成为合法化的当代金融工具,而艺术也由此成为一种金融资产类别。研究西方艺术品金融化的历史演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与寻求突破,对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文经济知识体系和方法路径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摘要:在西方学科体系中,艺术经济学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正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经济学家用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模式来检验艺术。20世纪80年代,鲍莫尔、格兰普分别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应用于艺术活动的阐释。21世纪以来,凯夫斯、思罗斯比和弗雷分别开拓了以组织形式、经济学方法与心理学跨学科结合,以及价值增长为关注点的艺术经济学,体现了西方当代艺术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的超越和突围,但也强化了文化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工具属性,陷入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当代中国艺术经济探索出一种文化艺术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范式,其最根本的立足点是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上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为当代中国艺术经济研究带来新要求、新方法和新路径,能够为当代艺术经济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摘要:该文聚焦工业设计史课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数字教育游戏在课程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基于将自主研发的交互式叙事数字教育游戏融入真实的教学场景,力图回答数字教育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方式将会对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效果产生何种影响。该文的研究表明,在课堂中运用数字教育游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且在与整体课堂结构有机融合的情境下能显著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