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周易》的意象观
收藏 引用
术月刊》2019年 第2期51卷 124-130页
作者:朱志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200241 
《周易》最初是一部卜筮之书。其中《易经》以卦象为符号,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象征体系,其卦辞和爻辞则源于殷周之际巫师和史官的记录,在内容上既包含了先民对自然万物和社会生活及其规律的认识,也包含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而战国时期出现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北魏时期飞天造像审美风格的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18年 第3期 129-138页
作者:李梅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 
北魏时期飞天艺术审美风格的嬗变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审美范式形成的典型代表和关键阶段。以北魏时期飞天艺术形象的形成和发展为切入点,探讨飞天形象的传播进程和特点,从造型、服饰、色彩、构图形式等方面全面阐述北魏时期飞天艺术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明代浙派山水画审美取向及画史价值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 第12期12卷 115-122页
作者:赵以保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明代浙派山水画审美取向表现出独特,在题材选择上,热衷于表现现实的日常生活,体现出强烈的民间意识;在审美意蕴上,通过人物塑造世俗化、结构布局情节化、空间营构平面化等手法彰显世俗趣味;在审美风格上,追求阳刚劲健之貌,体现出对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艺术的意象之美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 第7期 42-55页
作者:毛宣国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经验的总结。本文主要以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的水墨山水画为例,谈论中国古代艺术的意象之美:书法意象创造以物象为基础,由象到意,以象显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中国艺术精神”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发展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 第3期39卷 35-47页
作者:陶水平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文所论述的"中国艺术精神"论是20世纪中国美学和文艺研究的一种绵延百年的重要美学思潮和文论传统,近年来成为界的一个热点话题。鉴于目前的研究往往限于不同侧面,本文力图对这一美学思潮的术谱系、历史语境、哲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易》视阈下中华乐舞的审美意象及文化原型
收藏 引用
《中国舞蹈2023年 第1期3卷 2-15,339,340页
作者:李祥林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00 
中华文明以夏、商、周为开创期,其人文成就也反映或凝聚在《易》中。从艺术文化看,《易》之卦象与中国文、音乐、舞蹈、美术等息息相通,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和古老的艺术密码。追根溯源,从审美意象及文化原型考察中华乐舞,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区隔与批判:论明代文人山水画社会功能表征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8年 第8期 81-84页
作者:赵以保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明代文人士大夫身份受到来自上层政治高压和下层市民阶层崛起的双重冲击,他们从事绘画活动,在其自适自娱表象下,隐含着对政治高压的批判和社会风尚的引领等社会功能指向。其绘画创作极力表现闲适隐逸的理想生活世界,旨在批判尘俗世界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李重华的诗意象观
收藏 引用
《东吴术》2020年 第5期 40-46页
作者:李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作为清代美学意象论的重要人物,李重华在古音研究术背景下对诗歌意象的音声与乐感问题作了有益探讨。他的诗意象观以“诗有三要”说为基础,将“音”置于意象本体结构的首位,取“象”以配“音”,并在“意”的主导下使诗歌意象成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尚情、崇德与超越--中华舞蹈美学精神探赜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年 第2期 143-148页
作者:谭玉龙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重庆400065 
中华舞蹈美学精神是对两千多年来的丰富多彩的中华舞蹈美学思想的宏观概括与提炼,是中华舞蹈美学思想的内核。一方面,古人认为“情”是舞蹈发生之基元,是其创作的内在动力,舞蹈是内心情感的表达与外化;另一方面,古人强调舞蹈应具有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张怀瓘书论中的意象观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17年 第3期 118-123页
作者:庞晓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书法意象"审美理论是古典意象理论研究的一个层面。张怀瓘在书法领域首次拈出"意象"这一审美范畴,其书论以"意象"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体大周密的审美理论体系。这主要表现在:由"象"和"意"两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构成的"书法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