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作曲理论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当代音乐理论研究的范式交叠与跨界拓展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22年 第6期 32-41,116页
作者:王旭青上海音乐学院 
实证主义、形式主义和批评主义研究范式,是促进音乐理论发展所共有的内在张力。聚焦中外两组带有“对话”质的当代音乐理论研究文献,思考音乐分析研究范式的确立、转换与交叠等问题,并将其纳入动态历史语境来考察。着重分析国外科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贾达群《弦乐四重奏》结构诗分析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3年 第1期 29-34,I0004页
作者:郑中济南大学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中国结构主义作曲家贾达群的弦乐四重奏创作,是他实验、总结、创新手法重要的“试验田”,其中集结了在结构律与结构灵方面的创作理念与技法。从作曲家本人的结构诗理论出发,在其创作的弦乐四重奏音乐本体分析中探求内在“逻辑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桑桐的术思想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23年 第2期 104-110页
作者:陈林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现当代著名音乐家桑桐在其六十多年的术生涯中,热衷于现代音乐创作,成为中国无调音乐的开拓者,同时潜心于研究,成就斐然。系统的和声史观及教本体论等术思想始终贯穿他的研究之中,他将“五四”以来基于西方传统和声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赵季平音乐作品的民族精神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2年 第4期 114-119,I0005页
作者:马波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陕西西安710061 
赵季平在其创作的音乐作品里表现出强烈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极强的艺术、民族和时代。他从不同维度和不同层次汲取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精髓,扎根泥土,投身生活,熔铸创新,用音符记录新时代的同时实现音乐的创新表达,以独特的音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音色动机”及其形态组织结构——以电子音乐作品《吞·吐》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报》2023年 第4期173卷 36-57页
作者:邵青 徐志博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现当代音乐,包括使用新声音媒介的电子音乐,从声音材料、音响组织、结构形态到审美感知、聆听策略上皆与传统音乐存在显著的差异。作曲家在创作实践中试图继续寻求音乐内在形式结构有机统一、新旧体裁风格间承递互通、听觉感知上平衡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网嬗变四十年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23年 第3期 124-136,I0005-I0008页
作者:李鹏程 梁梓恒浙江音乐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发端于18世纪的音网,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里曼理论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演变出更多的形式和内涵。各类当代音网保持了与19世纪“里曼音网”的紧密联系,音网节点内容、空间维度等方面呈现出对里曼音网的升级,最显著的差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互文”视域下的谭盾多媒体音乐——兼论《女书》的多重结构现象
收藏 引用
《音乐文化研究2023年 第1期 111-119,6页
作者:杨静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北京100101 
文章在“互文”视域下利用贾达群教授的“结构对位”分析方法,对谭盾的多媒体音乐作品《女书》进行解读,在揭示其多媒体音乐中的互文手法的基础上,探究《女书》的互文特点及互文策略引发的结构对位,从而在“互文”文本场域中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归还是创新?——布列兹《赞美诗I》的作曲技法与艺术观念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23年 第5期 132-144页
作者:冶鸿德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 
布列兹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举足轻重的先锋音乐大师,在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的发展和新音乐的诠释推广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自80年代以来,布列兹的创作与他早期的序列主义、结构主义有了较大的不同。他的晚期作品《赞美诗I》(Anthe...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依画行曲”:反思谭盾《死与火:与保罗·克利的对话》
收藏 引用
《思想与文化》2022年 第1期30卷 203-224页
作者:王刊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992年,谭盾根据德国现代画家保罗·克利多幅画作完成了乐队作品《死与火》。他将这个作品视为和画家进行对话,并非一种简单的转换。本文基于这一观点,以作曲家在哥伦比亚大的同名博士论文为一手资料,从反思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转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