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多民族艺术交融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南方创世史诗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记忆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4年 第2期 93-107页
作者:李世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中国南方创世史诗蕴含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忆,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互鉴的记忆、共享母题的记忆、共有家园的记忆、共享历法的记忆、族际互惠的记忆。多民族的智者在语言文字互鉴中,创作、演述创世史诗,增强凝聚力。母题共享表明,多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粤剧在古巴的传播及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收藏 引用
艺术传播研究2024年 第1期 41-51页
作者: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晚清以来,大批来自广东的华人到古巴谋生,也带去了粤剧等乡土艺术。粤剧作为祖籍广东的华人的乡音,对他们纾解思乡之苦、增强文化认同感、维系同胞情谊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华人在身体、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逐渐融入当地社会,粤剧也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外“民族艺术”相关概念辨析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5期 113-123页
作者:李世武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民族艺术,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概念。或出于对旧概念蕴含的偏见、不准确性的不满,或出于研究新兴艺术现象的需要,国外术界试图用“民族艺术”相关概念超越旧概念的局限性,却因对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而未达目标。相关者更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艺术交融中华民族认同的当代实践——以民族服饰研究的多模态呈现为例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报(人文社会科版)》2023年 第7期44卷 29-36页
作者: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在人类田野考察现场,文化中的视觉现象放眼可见,其多模态呈现更是琳琅满目。例如民族服饰,它们不仅仅是实用的衣物,漂亮的款式和纹样,也是一种用非文字形式“书写”民族历史和社会规则的视觉文本。人类田野实践和研究的呈现,同样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合影的三种模式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觉表达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6期169卷 46-55页
作者:邓圆也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 
中国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已经形成了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不同环境关系状态的标志性建筑物前合影,将这类合影照整合于特定空间秩序中,是人们固化某种社会记忆和文化认同的见证性或纪念性行为。通过对这类集体合影的分析,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艺术的知识构成与文化互动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报(社会科版)》2023年 第1期49卷 104-111页
作者: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民族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构成的重要内容。民族艺术知识生产的主体,包括民族艺术的传承人工匠、艺人、宗教执业人士等。这些人形成自己的行业共同体组织,产生特定的社会分层、阶序和群体关系,并由精英或行会头领控制艺术知识的生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文化认同与德昂族龙阳形象的激活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5期 152-160页
作者:熊威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龙是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也是形成中华文化认同的媒介。改革开放以来,德昂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德昂族龙阳形象被激活,他们主动贴合主流龙文化意涵,在民族国家框架内建构和阐释德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石宝山歌会的文化基因与区域文化共同体塑造
收藏 引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 第6期 108-116页
作者:巴胜超昆明理工大学 
石宝山歌会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典型例证。石宝山歌会有十姊妹和十兄弟说、金顶寺说、金钟变石钟说、殉情说等多种起源传说,石宝山歌会曲调本体中的爱恋歌、相思歌、一字歌、五更曲、串枝连、无情调、礼仪歌等多样情歌,是石宝山歌会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当代实践及交融范式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 第5期 148-156页
作者:王玥 龚丽娟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仪式是由象征符号构成的象征体系。作为民间节日仪式,广西"壮族三月三"在体系上呈现出时间性、空间性、秩序性、象征性等特征,在形态上蕴含了神圣性、审美性、娱乐性等属性。广西"壮族三月三"产生于广西壮族人民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乐合心:生活世界的礼俗和鸣与文化认同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22年 第4期35卷 110-120页
作者: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61 
洞经音乐是在西南等地现存的一种多民族融合的文化艺术遗产。它来自汉地,明清流行于云南、四川等多民族地区,当代又反哺于各族游客。其音乐形式和文化内涵,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既有互动和共享,也有差别和在地化的变异,可视为多民族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