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及其知识学研究”"
4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审美现代性的技术媒介及其知觉系统重构
收藏 引用
《南京社会科2025年 第2期 118-129页
作者:李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93 
技术媒介的兴起作为19世纪以来至关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对于理解审美现代性的空间话语衍生轨迹,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论价值。概言之,技术媒介的演进之路,既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迭代过程,又是审美现代性的知觉系统得以重构的关键因素。一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当代剧场实践中的即时影像及其媒介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报)》2025年 第1期 50-62页
作者:郑钲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运动影像的运用在晚近以来的剧场实践中并不少见。从历史上看,电影自诞生以来就与戏剧艺术的发展交织缠绕:19世纪末,影戏共生、相互借鉴;20世纪中叶不少剧场导演和理论家对影像进行了反思与批判;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技术发展使即时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媒介中的想象机制及其中介作用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5年 第1期 41-53页
作者:殷曼楟南京大学哲学学院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当下对艺术媒介问题的思考往往是在充分意识到媒介差异、了解媒介转换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导致在构想媒介融合何以可能的方案时容易落入“缝合”的误区。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媒介转换和融合得以实现的心理过程及想象在其中的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史的范式转换——从门类史到媒介
收藏 引用
《探索与争鸣》2022年 第8期 146-155,180页
作者:周宪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93 
将各门艺术史打通并形成一种具有艺术学理论科构架的艺术史,是目前艺术科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媒介艺术史由此成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史书写路径。它越出了单一门类艺术的狭隘视角,在一个各门艺术相互关系的宏大构架中来思考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8世纪法国绘画的艺术观者问题:弗雷德与克洛之争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2024年 第8期 144-154,160页
作者:周计武 王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93 
艺术观者问题是西方艺术史传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其现代版本一直可以追溯到18世纪狄德罗时代的法国院沙龙展。迈克尔·弗雷德和托马斯·克洛分别从形式美艺术社会研究视角探索绘画与观者的关系,并就此问题产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时间到空间:“全球艺术”史的时间结构和表述方式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5期168卷 101-112页
作者:李牧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传统艺术史的结构是以西方艺术历史发展为中心的。在后殖民主义思潮兴起后,逻各斯中心主义在艺术史领域受到了极大批判。一种非时间性的后历史写作倾向在反思过程中逐渐形成,将当代艺术史表述引向了以文化和空间为中心的“全球艺术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16—18世纪杜甫诗意山水绘画的发展历程及诗反馈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 第4期 24-30页
作者:莫崇毅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中晚明以来,杜甫诗意山水绘画开始兴盛,先后形成两条主流。第一条主流兼总了元代文人山水的审美趣味与南宋院体的创作技法。董其昌融汇“南北宗”笔墨与设色特点,引领了第二条主流。面对新主流,石涛曾以独特的艺术精神和写意风格发起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苹果的苹果性——D.H.劳伦斯笔下的塞尚及其媒介研究的启示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2021年 第11期 132-140,160,F0003页
作者:李勇苏州大学文学院苏州215123 
在劳伦斯眼中塞尚最重要的成就是画出了苹果的苹果性,展示了苹果自身的独特属性。他从绘画和文的双重视角阐发了塞尚作品的独特性在于对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传统的反叛的观点。劳伦斯对塞尚作品中的本能与直觉的重视并不是现象式的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自画像到自拍像:艺术媒介视域中的自我形象审美嬗变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2021年 第11期 141-148,122,F0003页
作者:王洁群 邹潇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湘潭411105 
自画像和自拍像都是建构人类自我形象的审美方式,都有记录真实的原初目的,都强调个人身份、自我意识的呈现。自画像自文艺复兴后真正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出现在历史舞台,艺术家从隐身于画布之后到逐渐进入画面中心,是自我意识觉醒和艺术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宗”画论与“神韵”诗的交锋与融通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报(社会科版)》2022年 第6期 67-74页
作者:莫崇毅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南宗”画论与“神韵”诗在清康熙年间同时发展到高峰,代表人物王原祁与王士禛之间曾有理论交锋。在王士禛的论述中,基于其借鉴画论建构的经验,以及对“南宗”画论的解读,两种理论于表面上达成了某种融通。但是,“南宗”画论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