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研究”阶段性成果"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影院效果与虚拟现实:论科技迭进下观影物质的变迁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5年 第3期 60-66页
作者:刘俊 曹心媚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物质在观影的环节正在或者将要发生带有相当颠覆特质的变化。传统的电影观看受影院的实体物质规约,剧场效果的释放、二维巨幕的视听体验、实体的观看共同体等是其显著的特质。而随着虚拟现实电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论:战略、内容与渠道
收藏 引用
《新闻与写作》2025年 第1期 60-71页
作者:刘俊 江玮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传播》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当前,国际传播已经成为亟待着国家战略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对于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至少需要从战略、内容和渠道三个层面展开。首先,要重视在战略传播的顶层化、协同化、预设化、精准化、层次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国际传播体系构建的一种创新可能:微视听与微叙事
收藏 引用
《对外传播2025年 第2期 26-30页
作者:刘俊 江玮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传播》编辑部 
近年来,微视听与微叙事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一个创新突破点。微视听结合最新媒介技术优势,融合时长短、多模态、多维交互等特,伴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唤起海外受众的心灵愉悦;微叙事结合前沿的媒介理念,在海外受众接受偏好的基础上,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主旋律融媒体项目的叙事特质与传播策略——基于对《从于都到将台堡》的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刊》2025年 第03期 56-59页
作者:刘俊 江玮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近年来,主旋律融媒体项目(作品/活动)不断创新,涌现了一批精品作。其中,以《从于都到将台堡》为代表的红色题材作品,在叙事特质上呈现出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主流与情感的对接、宏大与细节的对接,通过现实、情感与细节的融入打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流媒体文化主题报道的内容与传播特质——基于对“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的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记者》2024年 第12期 46-50页
作者:刘俊 贾奕星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现代传播》编辑部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作为主流媒体的文化主题报道的代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依托跨媒介、跨平台优势,聚破圈,取得亮眼传播效能。本文从样态活化、生活触感、文化提炼、奇观营造、美升维、材料给予、网感表达七个角度切入,分析“文化中国行”的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认知、情感与理:《里斯本丸沉没》共情空间的多维构建
收藏 引用
《国际传播2024年 第6期 80-88页
作者:顾亚奇 赵梦頔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通过建立认知、情感与理三个维度的共情空间,架构起创作者与受众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影片通过历史与当下的时间置换、人物之间的空间聚合与对文化记忆的历史书写构建起认知共情空间;通过创作者的感冲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