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有正书局与20世纪上半叶的美术出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郑振铎与申记珂罗版印刷所
收藏 引用
《新文史料》2019年 第4期 14-22页
作者:康宁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 
蠢鱼之好的郑振铎,在抗战爆发之后,更是以"保卫民族文化"为职志。他痛心于"自八一三以来大江南北之文化扫地以尽",大声疾呼:"力者,理智者起来!在这最艰难困苦的时代,担负起保卫民族文化的工作!这工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半农画像细读
收藏 引用
《新文史料》2021年 第3期 151-155页
作者:康宁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 
刘半农首诗,《自题画像》:"名师执笔美人参,画出冬烘两鬓斑。相眼注明劳碌命,评头未许穴窬钻。诗文讽终何补,垒块横胸且自宽。蓝布大衫偏窃喜,笑看猴子沐而冠。"刊在颇影响的《论语》杂志第44期(1934年)。题诗的这幅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沈溪桥与南京美专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0年 第5期 43-52页
作者:康宁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史研究室 
沈溪桥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南京美专,仅仅存在了四年半的时间就烟消云散。长期以来,术界对沈溪桥和南京美专知之甚少。本文通过新发现的南京美专校友会会刊《南美杂志》,以及姚雏小说《龙套人语》中关于南京美专的描述,结合当时的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国人艾克民国时期在华交游考
收藏 引用
《国际汉2020年 第4期 123-129,201页
作者:公平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德国来华艺术史家艾克是对中国传统物质文化进行研究的先驱。本文收集了徐悲鸿旧藏古画上的艾克德文题跋,以及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如冯至、徐悲鸿、邓以蛰、季羡林、王襄、容庚等人的书信、日记和著述中与艾克相关的史料,揭示出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断砖一出人间后:保母塼志的发现、传播与接受
收藏 引用
美术报》2019年 第6期 22-28页
作者:康宁南京艺术学院 
保母塼志自出土之后,经过姜夔、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品题,并经过不断的复制传播,成为书法经典。本文对《保母帖》的经典化过程,以及聚讼纷纭的争议点进行了剖析。并讨论了《保母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遭际及深层原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玄宴斋十三行正代印本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9年 第8期 50-53页
作者:康宁南京艺术学院 
管一虬摹刻的玄宴斋本十三行,曾经是刻帖史上的赫赫名品。但碧玉本十三行的出现,以及现代印刷术的普及,却逐渐让它退却光华,在专业圈外鲜人知。本文从正书局的一个印本出发,探讨了玄宴斋本十三行的特征、翻刻和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26年上海美专等五团体赴日考察活动的追访与分析
收藏 引用
美术报》2022年 第6期 17-23页
作者:包洋 罗戟南京师范大学 
20世纪20年代,习日本美术教育的浪潮伴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频繁而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在此背景影响下,以上海美术专科校王济远、滕固等为代表的考察团受民国江苏省政府委派,赴日考察美术教育。这次考察是此前“美术革命”思潮的延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故宫藏王羲之法书刻帖在20世纪上半叶的传播与接受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1年 第2期 28-32页
作者:康宁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史研究室 
20世纪上半叶,机械复制技术的普及,以及现代博物馆的出现,让那些什袭珍藏的皇皇名迹得以公开展示,并通过印刷术而得到普及。展览和出版,不仅建构了新的艺术史知识,而且丰富了普通人的视觉经验。本文通过考察故宫的展览和出版活动,讨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