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戏曲改革与十七年戏曲经典的生成研究""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理论误区与现实选择——兼谈张曼君“新歌舞剧”的历史定位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 第3期39卷 116-123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戏曲现代戏创作至少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理论误区:一是把程式性作为中国戏曲的一大特征,进而认为,戏曲现代戏创作如果不实现程式化,就不是戏曲;二是把行当化视为戏曲的又一特征,进而认为,戏曲现代戏必须用行当塑造人物,否则就不是戏曲;三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汉城戏曲现代戏思想述评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0年 第4期41卷 27-32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郭汉城认为,戏曲现代化是当代戏曲发展的必然要求。戏曲改革是推进戏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推陈出新是戏曲改革的基本方针。戏曲改革在剧目建设方面的"三并举"方针中,戏曲现代戏用古老的艺术形式来表演现代的生活内容,是推陈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戏曲”辨正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 第1期38卷 140-147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现代戏曲"这一概念在今天有三种用法:1.从时间上看,指现代时期的戏曲;2.从题材上看,指表现现代生活的戏曲;3.作为一个文体概念和文化概念,指具有现代性品格的戏曲。这三种用法都各有适用范围,但前两者往往忽视现代性精神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9年 第2期40卷 26-31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戏曲现代戏创作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它的研究包括戏曲现代戏创作经验的历史总结、创作态势的宏观把握、创作技巧的具体探讨、当前创作状况的审美评价等内容。自1949年以来,关于戏曲现代戏创作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取得了很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剧《十五贯》的“召唤结构”与其在“十七年”接受的三重维度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9年 第3期40卷 69-76页
作者:黄静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 
1956年全新改编的昆剧《十五贯》晋京献演。作为“现代昆剧”的开端,它正以一个全新的“召唤结构”,吸引“十七年”时期不同身份的受众进行交流。明确的改编动机决定了三类“隐含读者”。当他们走进作品成为实际接受者,政治、表演和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汤显祖对当代戏曲创作的启示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6年 第8期 18-24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汤显祖(1550—1616)是中国文史上最璀璨的巨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足以和莎士比亚(1564—1616)并肩而立的东方戏剧巨匠。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在中国戏剧史上冠绝一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莆仙戏《团圆之后》文本创改始末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21年 第3期 102-117页
作者:黄静枫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莆仙戏《团圆之后》历经"初稿本""选集本""文艺本""《剧本》版""电影本""修订本"六个版本才最终成型。该剧不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反映主人公对旧伦理的正面斗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9年 第3期 40-55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引言以理性科的实证精神认识世界是西方近代社会以来确立的基本价值观。反映在文艺术领域便是现实主义创作思潮的崛起。现实主义/写实主义(Realism)是西方文艺发展到了19世纪结出的硕果,是西方文艺进入现代阶段的重要表征。是否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当代戏曲中的女性意识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6年 第3期 201-211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引言:问题与对象本文要讨论的所谓“当代戏曲中的女性意识”,是指当代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背后所体现出的女性观。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和直接面向观众的现场艺术,戏剧是艺术家和观众以及有关意识形态合力完成的作品,所以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题材决定论”到“写意戏剧观”:戏剧创作观念的解放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 第6期 61-67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创作领域是"题材决定论"从提出到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展开,戏剧界提出了"写意戏剧观"和"传神史剧论",这是戏剧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