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戏曲改革与十七年戏曲经典的生成研究”"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8年 第3期 1-18页
作者:黄静枫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流动站 
京剧《白蛇传》基本定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舞台演出已成为剧种的“骨子戏”“教戏”、剧团的“保留戏”以及观众心目中的“看家戏”。虽然在它成型之初,文化权力、意识形态等积极参与其经典化的建构,对该剧目的推广具有一定作用,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武训故事的阐释空间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17年 第4期 30-33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作为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个被写入正史的乞丐,武训的办精神乃至人生境界已成为一种标杆。从武训逝世到1951年电影《武训传》被批判,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团体、任何政权对武训及其精神有任何质疑,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在短短的半个世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世纪上海越剧的生存现状与未来发展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6年 第4期 45-59页
作者:李伟 莫霞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 上海越剧院 
越剧与上海之渊源回顾1906年,随着浙江嵊县农民金其柄所创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小歌班”,近代中国的越剧诞生了。自1917年“小歌班”艺人初次进入上海演出开始,越剧便从此拉开了在上海的生存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50年代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文本生成始末——兼论“戏改”中民间传说改编的权衡机制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9年 第4期 28-54页
作者:黄静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 
"梁祝"在越剧舞台上从未缺席,甚至可以通过不同时期越剧"梁祝"的创作与接受情况,窥探越剧百年演进的基本轨迹。新中国建立初期越剧"梁祝"文本被反复修改,20世纪50年代是该剧目在思想和艺术上改头换面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英雄传奇到革命样板:对京剧《智取威虎山》文本创改过程的省察
收藏 引用
《南大戏剧论丛》2020年 第2期16卷 27-41页
作者:黄静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 
从1958年到1969年,在江青的指示下,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文本屡经修改,先后产生四个版本:“首演版”“大会版”“纪念版”和“定稿版”。创作者通过修改情节和唱词赋予文本鲜明的政治意蕴。概言之,京剧《智取威虎山》在叙事渐趋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价值:在消解与重构之间——《赵氏孤儿》的当代改编及其文化解读
收藏 引用
《南大戏剧论丛》2017年 第1期13卷 51-62页
作者:李伟 都文伟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编辑部 美国凡萨大学中文与日文系 
《赵氏孤儿》在新世纪出现了众多的改编版本,如戏曲的豫剧版和越剧版,话剧的林兆华版和田沁鑫版,影视的陈凯歌版和阎建钢版,以及国外的英国皇家莎剧团版与韩国的明洞剧场版。同一时代出现如此多的改编本耐人寻味。和以前的各种版本之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罗怀臻剧作的现代意识
收藏 引用
《南大戏剧论丛》2018年 第1期14卷 157-168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罗怀臻剧作的现代意识,主要表现在反思与批判专制王权与注重塑造有缺点的男性英雄人物和有情有欲的女性主人公上,但他的英雄人物塑造到了后期也开始追求神圣、完美,女性主人公也过于歌颂其牺牲精神,这都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物塑造的失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戏曲的现代性追求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 第4期30卷 161-167页
作者:李伟上海戏剧学院 
"戏曲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戏剧发展的宿题之一。戏曲的现代性追求体现在两个层面:物质技术层面和精神内涵层面。当代戏曲通过五种途径来追求现代性:一、整理重排传统戏曲经典,凸显现代性。二、以现代价值新编古装戏,注入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