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字艺术非义行为及其对抗机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元宇宙博物馆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2024年 第4期 58-67页
作者:王丽欣 马立新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数字艺术哲学研究中心 
本文重点探讨元宇宙视角下的传统博物馆的“双创”,首先以“数字故宫”为例,分析现阶段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其次为中国元宇宙博物馆的建设提出可行路径,旨在建构能够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以及具有沉浸、参与和审美的虚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IMDb榜单的中国电影海外影响力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论丛》2024年 第1期19卷 198-209页
作者:马立新 马宏阳山东师范大学数字艺术哲学研究中心 
本文以2012-2021十年间IMDb全球票房前200中国上榜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其类型特征、主题偏向、叙事风格等文本因素对中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结果表明,动作片与“轻电影”这类商业电影更具全球市场影响力,其类型化的叙事风格,追求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AI艺术创作机理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22年 第6期 82-86页
作者:马立新 涂少辉山东师范大学数字艺术哲学研究中心250014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50014 
数字艺术自其滥觞至今已经经历了以CGI艺术为标志的1.0阶段和以互动型数字艺术为标志的2.0阶段,目前正处在以AI艺术为标志的3.0阶段。然而AI艺术并没有显现出与其技术优势相匹配的审美优势,更没有显现出如同前两代那样的不可替代的强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仪式建构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22年 第9期 42-50页
作者:马立新 巩馨媛山东师范大学数字艺术哲学研究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 
本文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仪式美及其建构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该类节目仪式主要包括竞赛比拼、神圣象征和表演召唤三大类型,它们拥有整套相同或相近的建构机制,以崇高美为本质特征,具体体现在程序设置、阈限控制、表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外循环到内循环:电影再生产研究的视野转换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2年 第1期38卷 135-145页
作者:马立新 何源堃山东师范大学数字艺术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电影再生产是将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外循环再生产”和“内循环再生产”两种模式。外循环再生产指在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进行交互式的创意借鉴、粉丝挪用以及泛娱乐产业链开发,这种产业运作方式由于存在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背景山水到叙事山水:新时代中国电影山水意象的美转换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3年 第1期39卷 134-142页
作者:马立新 周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100024 
山水意象是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重要审美元素,也是其中的处独特风景,它在经历了从背景山水到象征山水再到景观山水的两次重要审美嬗变之后,迎来了以绿水青山叙事为美特征的新时代。讲述新时代绿水青山故事、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话剧数字化创作与整合传播策略
收藏 引用
《人文天下》2022年 第7期 25-32页
作者:马立新 马宏阳山东师范大学数字艺术哲学研究中心 山东师范大学 
相对于电影、电视等综合艺术,话剧的“出圈”率较低,对其进行数字化改造与赋能,可有力推动话剧创作、传播与消费模式的创新。话剧创作方面,可在推行剧本网络共享机制、舞台虚拟机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数字话剧、网络话剧生产模式;传播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题、形象、类型:中国青春片创作的三大审美嬗变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论丛》2022年 第1期17卷 295-308页
作者:马立新 杨利萍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50014 
近年的青春片较之传统的青春片在审美格局上发生了三大嬗变:是对青春主题的挖掘既广且深,远远超越了“青春+爱情”式的单模式,具有了更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二是打造了大批多样化、立体化、励志化的新型青春形象,尤其是其中的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询唤、跨文本消费与互动传播——网络综艺节目再生产机制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22年 第4期 108-112页
作者:何源堃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网络综艺节目利用去中心化的网络媒介建构了迥异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多元再生产模式。通过分析网络综艺节目的再生产机制和传播模式可以发现,网络综艺节目的再生产主要由询唤目标受众的文化再生产、建构跨文本传播矩阵的生产资料再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