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资助"
840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国产悬疑剧集中的东北之“声”:论声音人类视野下的地域文化表达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24年 第3期 15-20页
作者:樊露雪 王宜文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随着国产悬疑剧集中东北叙事的兴起,《漫长的季节》《胆小鬼》《无证之罪》《平原上的摩西》等影像文本与东北地域空间、东北地域文化之间互相观照的关系,引起了界和业界关注,而声音又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声音人类“聆听”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故宫博物院藏传周昉《地官出游图》卷宋元鉴藏考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4年 第6期 77-91页
作者:谭浩源故宫博物院北京100009 
故宫博物院藏传周昉《地官出游图》卷虽为残卷,但无论从画卷内容还是相关著录,仍有较为丰富的信息值得进一步发掘探讨。本文即尝试结合《秘殿珠林续编》相关著述,以及卷上题跋和钤印信息,对画卷在宋元时期的题跋情况以及递藏脉络等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体性、自反性与吸引力:屏幕媒介时代的文艺创作之路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4年 第6期 42-52页
作者:朱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在屏幕媒介时代探索伟大文艺作品的生成路径,应与屏幕媒介自身特性带来的新感知模式相呼应。互动屏幕以与感官和身体的互动为人们带来一种游戏般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文艺创作应注重游戏性,实现文艺接受者从观者到“玩家”的身份转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拉魂腔”的发展轨迹与艺术形态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24年 第7期 102-106页
作者:肖阳 赵兴勤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拉魂腔”,从艺术形态发展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作“唱门子”(肇始期)、“对子戏”(萌芽期)、“小戏班”(生长期)、“大戏班”(拓展期)四个历史时期。“拉魂腔”艺人从单兵作战、结对演出到形成班社抱团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匠心巧运,匾额焕新
收藏 引用
艺术博物馆》2024年 第1期 12-19页
作者:李铭 沈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美术馆 
本次文物修复以清乾隆年间,慈宁宫花园咸若馆佛堂内的金漆九龙匾额楹联的“宫廷御制特征”为切入口,通过御制体系考察、历史典籍考证等方式,定量、定性分析样本的微观结构,从灰地、金漆、断纹工艺等方面来探析御制文物的文化特征,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民小吃”怎样炼成幸福产业?创造力驱动的沙县模式研究
收藏 引用
《管理世界》2024年 第6期40卷 150-168,194页
作者:妥艳媜 吴建垲 白长虹 陈曦 刘开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南开大学幸福与创造实验室 南开大学商学院 厦门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 
本研究通过对沙县小吃产业30多年发展脉络的分析,揭示沙县小吃由地方小吃成长为国民小吃、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动力与机理,探索出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沙县模式”。研究发现:基于创造力的激活—协同—共享机制,驱动沙县小吃由草根创业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移民视角下祠堂建筑艺术进程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4年 第2期 69-71页
作者:王熠萌 段江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长沙410012 
文章旨在探讨明清时期江西-湖广-四川移民文化线路上的祠堂建筑艺术变迁。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移民背景、祠堂建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移民对祠堂建筑艺术的影响及其在时空维度上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移民在这段历史时期的祠堂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感官增强交互设计的智能康养设施适老化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设计》2024年 第16期37卷 114-117页
作者:王毅 杨舒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随着对健康的重视,智能康养设施进入老年人的家中。研究基于感官增强交互设计方法,进行智能康养设施适老化研究,优化智能产品适老化交互。通过文献研究与实际老年用户使用观察分析老年用户使用智能康养设施的问题,研究适老化交互设计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中国广彩瓷的外销贸易与图像变迁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24年 第1期 213-219页
作者:金科 刘菲菲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广州510006 
在近两百年与西方瓷器贸易交往的历史中,就贸易数量、大众化程度、承载文化信息的丰富性、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力等综合因素来看,具有明显中国外销特色的广彩瓷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清代中国广彩瓷的外销贸易与图像变迁的考据,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仲振奎《红楼梦传奇凡例》中的改编思想
收藏 引用
《红楼梦刊》2024年 第1期 257-272页
作者:刘二永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030031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是清代众多“红楼戏”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部。作者就此剧所作的《凡例》是探究其成功原因的路径之一。仲氏首先以情节处理为第一要务,将李渔“立主脑、减头绪”创作理论运用到改编中,实现改编以“登场”的初衷。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