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
777 条 记 录,以下是151-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共识到行动:和美乡村参与式建设的经验透视与实现路径
收藏 引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 第5期 111-117页
作者:于水 陈永强南京农业大学地方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南京210095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建设领域的新方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成为和美乡村建设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参与式建设作为一种新的乡村建设方式,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上下双向互动的有机联动方式、共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文湾区:文艺粤军的创新与实践——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观察报告》谈起
收藏 引用
《岭南文史》2023年 第4期 46-52页
作者:骆江瑜华南师范大学 
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写,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晓作序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观察报告》是中国首部全面总结、系统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概况的专著。该书事例丰富、数据翔实,全面综述了文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文化类节目“破圈”传播的内在逻辑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22年 第7期 14-19页
作者:张国涛 欧阳沛妮 江虹中国传媒大学科学研究处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聚焦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破圈”现象,探讨其“出圈”“破圈”“拓圈”背后的内在逻辑,提出在再生产环节中强化“破圈”意识、践行“破圈”思维,做到提纯传统文化、整合异质受众与跨文本叙事,是推动传统文化类节目跃升“国综”的可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绘画艺术中笛卡尔式的透视主义
收藏 引用
《现代哲学》2016年 第1期 94-99页
作者:周午鹏浙江大学哲学系 
笛卡尔式的透视主义对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但这一影响常常被忽视和贬低。他对透视在绘画中的存在样式的哲学反思,触及了从柏拉图直至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所意谓的绘画的本质。与梅洛-庞蒂及其含混倾向不同,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借助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普列汉诺夫艺术社会学中的人类学思想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19年 第9期 157-165页
作者:王建刚 应舒悦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07 
普列汉诺夫的艺术社会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发展。它在当时堪称文艺研究的一种新视角。这一视角强调社会学和历史学方法的重要性,重视文学艺术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不可分割的联系及由此而来的历史制约性。文学艺术不是一个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路径抉择——基于农业多功能性的视角
收藏 引用
《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 第1期 79-82页
作者:刘涛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农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四大功能决定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括农业生态产业、农业加工产业、农业服务产业和农业创意产业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不断拓展农业的多元功能,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边界。加快现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论媒介融合视域下中国电视剧生产传播新态势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23年 第1期 66-72页
作者:刘佳佳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融合之于中国电视剧发展,不仅是技术的变迁,它改变了现有技术、产业、市场、内容以及受众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电视剧在创作、传播、产业方面的变动、转向和升级。首先是网络平台崛起为电视剧制作注入了新活力,强化电视剧创作年轻化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听文明时代的到来——新的美学与感知世界的新方式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5年 第6期 16-27页
作者: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 
以电影为代表的视听艺术在当代文化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视听也愈加成为年轻一代感知艺术和感知世界的主导形式。电子科技与艺术的全面结合将形成新文明的基础,视听艺术为主导的文化将会更深刻地影响人类,进而塑造人类感知外部世界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代“舞剧本体批评”举隅——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之三
收藏 引用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2年 第4期7卷 56-65页
作者:于平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作为“中国当代舞剧批评研究随笔”系列,“舞剧本体批评”是继“舞剧现象批评”“舞剧文化批评”之后的第三篇。“舞剧本体批评”是基于舞剧艺术规律的批评,是在此基础上去阐发具有舞剧特征形态的形象塑造、情节设置、结构模态和语言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诗文相通”说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1期51卷 187-199页
作者:何诗海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在诗文关系的认识上,清人多主诗文一理、诗文相通,与明人严守诗文疆界,反对破体为文形成鲜明对比。其根本原因在于宗宋思潮的兴起,而理论基础则是"诗文相通"说。清人通过阐发诗文体性、功用、艺术手法、审美旨趣等方面的相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