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资助项目"
593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经济统计监测预警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24年 第5期51卷 531-541页
作者:赖瑛 陈培雄 王志文 周志光 苏为华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海洋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61 自然资源部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可视化与智能人机交互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的量化体现,对于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海洋经济统计监测体系不尽完善,难以满足陆海统筹发展和决策需求。以浙江省为例,将海洋强国战略要求纳入海洋经济统计监测预警分析,结合浙江省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国维《曲录》“玉海堂钞本”考论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0年 第3期41卷 14-22页
作者:梁帅郑州大学文学院 
宣统元年《晨风阁丛书》所印《曲录》是王国维涉足戏曲研究的第一部专著;民国十年陈乃乾所辑《曲苑》又将《曲录》初稿刊布,然此本一经问世便遭到学界多方批评。上海图书馆藏刘世珩"玉海堂钞本"《曲录》即为《曲苑》刻印之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眉山水陆考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1期48卷 31-38,169页
作者:侯冲 张蓓蓓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234 
苏轼《水陆法像赞》此前被与《眉山水陆》相提并论,但由于资料有限,学界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一直不太清晰。以《水陆法像赞》小引提到的"法云寺法涌禅师善本"为突破点,可推知《水陆法像赞》撰于元祐六年夏秋之间,与苏轼元祐八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凌刻臞仙本《琵琶记》考述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5年 第3期31卷 152-160页
作者:俞为民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在《琵琶记》众多的版本中,凌刻臞仙本不仅在版本的形式上具有特色,即朱墨套印,有朱批,而且标明所翻刻的底本即"臞仙本",另在情节、曲调、念白等也与其他版本有着明显的区别。臞仙本的刊刻者当为自号"臞仙"的朱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应美学”的当今理论价值
收藏 引用
《湖北社会科学》2018年 第1期 142-144,186页
作者:姚文放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郁源的"感应美学"是针对"反映论"而发,在行文时为求概念使用的对应性,也往往称"感应论"。它运用中国古典美学的思维方法、理论学说和概念范畴来构建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感应关系,其哲学思辨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口译语料库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收藏 引用
《外语电化教学》2013年 第1期 63-68页
作者:张威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83 
口译语料库是口译教学与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提高口译研究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口译语料库研究的主要原则包括:定量与定性相平衡、描述与解释相配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协调、证实与证伪相促进、基础性与应用性并重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中都规划复原研究
收藏 引用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4年 第5期39卷 6-11页
作者:叶亚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明中都作为中途罢建的都城,其设计方案经过变更,当前公认的最初设计方案与“周围四十五里”的记载不相符合。基于校核的遗址数据,发现都城城门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都存在对称特征,多个城门到中心点的距离几乎相等,与中心点连线之间的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台湾地区传统工艺发展的启示
收藏 引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7年 第1期10卷 1-13页
作者:赵屹 张传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民艺研究所 
我国台湾地区在传统工艺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现代社会要实现保护传统工艺的目的,不仅应注重对传统工艺资源的挖掘与抢救,保护好文化的根基与血脉,还需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理念与生活方式,充分发挥行业机构的有效引领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旅融合市场主体建设:概念体系与逻辑分析框架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2期54卷 130-141,177页
作者:冯学钢 梁茹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200062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更高起点,着眼于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文旅融合的关键是市场主体的建设与培育。市场主体建设的首要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才的”还是“集体的”:关于歌谣归属的文艺论争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6年 第5期 127-132页
作者:曹成竹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这场发生在李长之与寿生、卓循之间的歌谣归属之争虽并不引人注意,但反映出的问题却是发人深思的。从20世纪早期的歌谣征集事业来看,李长之的歌谣观无疑带有反叛性,然而从中国文艺发展的长远历史来看,寿生、卓循的歌谣观则是对文艺秩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