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鲁迅序言对《生死场》的经典定位之后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 第10期 1-11页
作者:季红真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10034 
鲁迅八十年前分别为《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作了序言,在全民抗战的前夜,使两位作家踏着政治史的时间刻度进入了文学史之门,本文主要分析他为《生死场》作的序言。这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是对《生死场》的经典定位,但一直以来对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言小说与中国形象——以英语世界中的传播情况为例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5期39卷 105-108,112页
作者:龙慧萍 蔡静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莫言的小说在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对建构良好的中国文化形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小说创作十分有效地利用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资源,塑造和发掘了一种更坚韧、顽强的国民"优根",并将之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体系。同时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型·故乡·时代:莫言小说人物创作背景解读
收藏 引用
《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 第6期 182-186页
作者:李晓燕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人物是莫言小说的核心与灵魂之所在。莫言充分运用了原型、故乡、时代资源,塑造了一系列经典文学形象。他以模仿和叛逆的姿态重构了原型人物,以移植、同化和想象拓展了文学地理上的高密东北乡,以新历史主义叙事超越了时代局限,以悲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神奇的想象促成精神创化——莫言创作的经验与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 第1期 33-38,157页
作者:张志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100089 
沉重的少年往事,悲凉的历史记忆,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但他并不以一味地倾诉苦难为旨归,而是将淤积心底的个人记忆转化成富有象征意味的文化记忆,赋予其强大的艺术想象力和精神创化。莫言的创作经验包含:"残酷叙事"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宗教情怀观照众生相
收藏 引用
《潍坊学院学报》2016年 第1期16卷 24-25页
作者:程春梅山东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文学是直抵人心的艺术形式,为文者应该有对人的终极关怀,既要用心感受当下,也要有通透的目光,在更大的时空把握人世众生。而这种把握,很大程度上讲需要文学创作者用宗教情怀观照众生相。就目前莫言文学研究来说,我认为从宗教情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形式论争中的地方问题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3期39卷 14-20页
作者:李松睿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文艺界出于宣传抗战的需要,普遍放弃了对作品艺术的追求,要求在作品中加强以方言土语、地域风俗、地方风光为表现形式的地方特征,以便让文化程度较低的民众接受。而伴随着民族形式论争的深入,文艺界在关于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言文学创作自身原型探源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3期61卷 44-62页
作者:李晓燕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莫言立足于自身原型,通过自我与超我的融合,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中的"我",如黑孩、上官金童、莫言、李一斗、蓝解放、蝌蚪等。莫言在这类小说人物的创作中,通过元小说、不可靠叙述等多种叙事手法,对这些小说人物进行了立体塑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域外传播视野中的莫言小说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3期39卷 2-6页
作者:宁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莫言的小说既有民族文学韵味又不失现代小说艺术风格,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研究者和读者的关注与认可。基于域外传播视野下对莫言小说的观照,可见不同的国家,其小说译本的数量、翻译时间和传播模式都既有不同,也有规律可循。同时,海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言小说中的电影元素
收藏 引用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年 第2期34卷 26-30页
作者:刘雪芹 张相宽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206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莫言的多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并取得卓越的成就,他本人也参与过多部电影的改编和剧本创作,他的创作无形中受到电影艺术的深入影响。在他的小说中,以故事的传奇和史诗满足了电影的叙事需求和人深度;通过蒙太奇的闪回切换,将同一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