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克孜尔石窟“中心柱”及源流献疑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0年 第6期 99-112页
作者:何志国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学术界一般认为,克孜尔石窟“中心柱”是印度早期佛塔的变形,称这类洞窟为“支提窟”或“塔庙窟”,这种“中心柱”窟造型影响了汉地北方早期石窟。但是,经过仔细考察后,笔者认为,克孜尔石窟“中心柱”和两侧甬道作为整体,实际上是分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度阿旃陀生死轮图与尼泊尔马头观音之间的联系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2016年 第1期 42-51页
作者:梁燕 张同标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目前仅知古印度唯一的生死轮图保存于阿旃陀石窟,表现五趣轮回,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的记载基本对应,表明当地流行小乘有部教派。后来的中国等地更加流行的是基于犊子部的六道轮回,新增加了阿修罗道,而其源头仍然可以追溯到一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汉外来杂技幻术与佛像关系及影响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6年 第1期 76-81,92页
作者:何志国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200062 
考古发现的东汉外来杂技幻术见于《后汉书》和张衡《西京赋》等记载,它们可能由游方僧人从印度经蜀身毒道而非西域道传入,游僧同时还带来了中国最早的佛像。这些杂技幻术从西南地区先后传入中原和江南地区,成为南北朝佛教行像活动的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犍陀罗佛传图像艺术探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17年 第2期 32-38页
作者:闫飞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犍陀罗长期受到中印佛教文化和西方希腊文化的双重影响,在贵霜迦腻色迦王在位时,犍陀罗一度跻身于印度佛教艺术发展的中心地带。其中,佛陀传记是犍陀罗佛教艺术的一大支流,在经历了佛教艺术的象征物表现时期后,大乘佛教在南印度兴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犍陀罗艺术的佛像与菩萨像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 第4期 51-68页
作者:李雯雯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犍陀罗不仅是一个地理范围,还代表了一种佛教造像艺术。本文以犍陀罗佛教造像的单体造像中佛像与菩萨像为研究对象,总结早期犍陀罗佛像的造像特点,并对佛像的台座、菩萨的头饰、持物等相关造像因素进行讨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玄淡与狂肆:论禅宗对明代书画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15年 第2期 4-12页
作者:张同标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作为宗教流派之一的禅宗,自六祖慧能(636-713)以来,使得"印度佛教在中国"一举成为"中国佛教"[1],这与约略同时代的玄奘(600-664)等人取经归国创立法相宗判断有别,也与稍后的"开元三大士"(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69-741;不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乘庄严宝王经与观音图像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15年 第2期 91-104页
作者:张同标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宣说观音地狱救度,主张念诵六字真言的简易之道。该经虽然有可能早在7世纪左右就已经成书,而经文中描绘中的地狱救度观音与其他变化观音的图像流行,却要晚至波罗王朝末期,并传播至尼泊尔和中国西藏等喜马拉雅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敦煌早期彩塑的犍陀罗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 第4期 69-73页
作者:赵声良敦煌研究院 
敦煌早期石窟中的彩塑受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较多。如交脚菩萨、思维菩萨的造型等。这样的菩萨形象不仅在敦煌,云冈石窟等地的雕塑中也可看到。敦煌壁画故事画和云冈石窟故事浮雕的形式以及部分佛龛形式也体现出犍陀罗的特征。反映出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宁夏出土梵文脱佛铜制擦擦范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 第1期 16-24页
作者:朱浒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2014年岁末,宁夏同心某遗址发现一枚梵文脱佛铜制擦擦范。本文通过其图像与考古材料的对比,结合文献记载与历史地理研究,认为这一枚擦擦范属于11—12世纪藏传佛教"后弘初期"的西夏制品,在西夏文物中尚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艺术与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异域圣地——西南印度早期佛教石窟考察报告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 第2期 36-47页
作者:雷启兴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 
本文以考察报告的形式,根据2015年2月"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考察团对印度的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报告,对西南印度早期石窟中的根赫里、贡迪维缔、伽尔拉、贝德萨、均纳尔、安必卡、谢维纳、阿旃陀、纳西克等进行系统的调查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