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学上海的精神漫游——论朱蕊的《上海之妖》
收藏 引用
《北方论丛》2015年 第6期 48-51页
作者:刘俊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23 
朱蕊的散文《上海之妖》,立足上海,却放眼世界。在写出上海的外在形貌和内在气质、历史文化和精神蕴含的同时,还展示了作者从上海出发,实现"世界"漫游的人生/心灵之旅。在用文字呈现上海和"世界"的过程中,作者融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界创意ABC
收藏 引用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7年 第4期 241-246页
作者:凌逾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跨界,带来创意无限。跨媒介创意,是新时代文化的发展核心。言不尽意,因此需要跨界,文学借助外力传情达意、再现思想。言之不足,故文之、化之,是为文化。单一媒介的叙事在今日世界显得愈加势单力薄,难以为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台湾现代派文学运动成因的“菁英说”和“回响说”评析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丛刊》2016年 第1期17卷 52-63页
作者:朱双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台湾研究院 
有关台湾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成因和性质,至少有'菁英说'、'回响说'、'早熟说'、'冷战影响说'等不同说法。'菁英说'认为其发生动力在于承认'落后'而要学习西方、追求'现代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蝶变:港版梁祝的前世今生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丛刊》2016年 第1期17卷 30-40页
作者:凌逾 曾晓虹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梁祝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自魏晋以来,一直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经典母题。现当代香港文坛对梁祝这一传统文化元素也多有演绎、再造。本文探究香港艺术家对梁祝故事的重塑、再造,分析其与梁祝传说的联系,剖析梁祝故事的女扮男装、同冢、化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越时空的阈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雷雨》悲剧艺术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5年 第24期 7-8,11页
作者:倪思然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雷雨》分别是莎士比亚和曹禺的代表性戏剧作品。若从悲剧理论、宗教意识以及思想意蕴等角度审视这两部剧作的悲剧艺术,可见它们不仅是卓然可比的,还凝聚着二位剧作家独特的悲剧思想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主义、跨国流动与南洋文学——张松建教授访谈录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8年 第3期 73-78页
作者:凌逾 张松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华人下南洋早于赴欧美,南洋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先行站。华人作家与学者的南洋交流会起怎样的化学反应?现代主义、鲁迅文学如何影响南洋文学文化? 2018年6月26日,"跨界创意文化讲座系列"之三《鲁迅与南洋文学:跨国影响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跨媒介整合艺术——港派麦兜与台派几米
收藏 引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5期28卷 72-80页
作者:凌逾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在跨媒介整合实践方面,香港"麦兜"系列、台湾"几米"系列都是成功典范,都是跨媒介衍生出的系列产品。它们借助独到的营销策略,通过多种传播渠道,风靡港澳台及大陆各地,且各自呈现出香港与台湾文化的特质。台港两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年欧华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 第3期 5-15页
作者:黄万华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欧洲华文文学在世界性语种最多样、文化传统悠久丰富的西方大洲,既富有建设性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化传统的形成、发展,更创造性地开启、推进了中国文化多源多流传统,尤其被历史遮蔽的文化传统的现代性转换,在本源和"他者"两种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想象”到“现实”:美国梦中的教育梦——论黄宗之、朱雪梅的“教育小说”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7年 第3期 41-48页
作者:刘俊南京大学文学院 
美国新移民华文作家黄宗之、朱雪梅通过小说创作,展示了美国华人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人生以及他们对自身处境及教育问题的思考。他们的"教育小说",对美国梦中的教育梦,进行了艺术再现和深入挖掘,已成为美国华文文学中的独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年 第1期 7-12页
作者:刘俊南京大学文学院 
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在白先勇的小说世界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地位,按照儿童—青少年人物形象在白先勇作品中出现的方式和形态,可以将之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三种类别。本文通过对这三类儿童—青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