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21世纪西方激进左翼文论批判研究”阶段性成果"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本雅明的“当”思想与第三种现代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2021年 第1期 130-135,160页
作者:李龙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长春130012 
如果以对时间的理解为尺度的话,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式的抚慰和以尼采为代表的将人生等同于艺术的抚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现代的时间理念。本雅明的"当"思想是第三种意义上的现代,是一种停顿的辩证法,最能体现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物与艺术本体——当代激进左翼美学对艺术本体论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年 第1期 128-135,149,150页
作者:韩振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辽宁大连116023 
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现成品"等给美学家带来了理论上的困惑,即普通物品与艺术品的区别何在。阿瑟·丹托等延续艺术摹仿论的思路,在比较普通物与器物、艺术品之间的相似度中辨认出艺术包含超过物自身的东西,即有意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园林美的审美构成及其历史演进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23年 第5期 65-74页
作者:韩振江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园林美是指按照审美理念设计和布局的,统筹山川河流、自然风景、花草树木、宅院建筑等于一体的,体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统一的园林艺术,其本质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园林美的构成,包括地形美、水体美、植物美、建筑美和艺术美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20世纪西方先锋派艺术的“审美政治”问题
收藏 引用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2年 第1期24卷 97-108,280页
作者:王曦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20世纪上半叶西方先锋派艺术兴衰更迭的历史,不单是艺术家们为时代立言、为社会塑形的进步史,20世纪上半叶亦见证了德国表现主义、意大利未来主义与包豪斯艺术为政治僭用的历史。在西方先锋派艺术革故鼎新的风格史之外,另存在一则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席勒人生美学研究:人的分裂与审美教育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22年 第6期 63-71页
作者:韩振江 李颖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冀南技师学院 
弗里德里希·席勒把人视为美学思考的起点,同时人及人的幸福也是审美教育的终点。席勒早年的人生体验成就了他反封建、反暴政、反压迫的思想,使之成为创作《强盗》和《阴谋与爱情》的时代叛逆者。同时,他受到启蒙思想和康德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共同体”何以可能?——朗西埃与南希的“文学共同体”建构之途
收藏 引用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2年 第1期24卷 120-132,281-282页
作者:韩振江 李伟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 
无论是朗西埃所谓的“文学共同体”还是南希提出的“文学共通体”(3),都表达了要将文学与某种人类理想的共同存在方式联系起来的意识。这实际上涉及的是文学如何与共同体发生关联,及由此关联能建构出何种形态的共同体等问题。它们构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共在”到“共/与”——让-吕克·南希对海德格尔共在思想的批判解读
收藏 引用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1年 第2期23卷 234-247,261页
作者:王琦 许海洋 李杰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 复旦中文系 齐齐哈尔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在将"共在"阐释为此在在存在的基本方式之后,海德格尔却在后期思想中转向了对"民族""命运"等概念的阐释。对这一转向的解释是南希建构自己共同生存论的问题起点。在南希看来,海德格尔的"共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