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苏区戏剧运动充分发挥了社会动员这一红色文艺的核心功能,它的发展与根据地存亡息息相关,愈紧张的战时状态愈需要戏剧动员。中央苏区的戏剧工作最为成熟,化装宣传、新剧、活报、旧戏改编是其主要形式。苏区戏剧演出注重与民众互动,强调当下与及时性,它将娱乐与教育、艺术与生活结合起来,将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与革命的思想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战斗”艺术。组织性、战斗性、群众性的文艺保证了社会动员,社会动员的推进则落实了文艺大众化。苏区戏剧实践与左翼戏剧运动存在巨大差异,全面抗战爆发后文艺的动员意义进一步凸显,苏区剧运的战时经验对抗战演剧及现代话剧的大众化、民族化探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要:《李自成》漫长的创作周期所导致的文本新旧话语的斑驳重叠,是这部作品60年来引发评价冲突的主要原因。《李自成》内含了多重叙事话语,具体体现在传统叙事话语的复现、红色文艺叙事话语的皴染,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叙事话语的渗入三个方面。三种叙事话语以鉴仿或因袭、移用或比附、接续或呼应的方式与小说建立了互动关系。多元性的叙事话语尽管增强了历史书写的弹性,丰富了人性表现的内涵,回应了现实政治的诉求,但也引发了历史叙事中古为今用的限度、艺术反映与“历史限高”的关系、小说织线与文本整体图案的统合性等诸多问题。《李自成》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民族气派的建构,对当代文学的民族化发展路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