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助项目"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面向变矩器设计性能的平面流模型选用方法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 第7期51卷 78-83,155页
作者:李文嘉 王安麟 曹岩 李晓田 张庆武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73 
为探求叶轮平面流模型与变矩器起步转矩比、效率、最大能容等设计性能间的动力学映射关系,以双涡轮液力变矩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面向变矩器设计性能的叶轮平面流模型选用方法。在通过变矩器台架试验验证其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精度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路阀耦合节流槽结构的拓扑变量空间优化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 第6期51卷 103-109页
作者:王安麟 况龙 张小路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针对多路换向阀换向过程中的多阀口节流耦合作用问题,提出了以圆型、U型以及半圆型3种基本节流拓扑结构的参数为设计变量的多路换向阀耦合节流槽结构设计方法。在确认多路换向阀台架实验结果与三维流场解析响应流量和压力特性基本一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换向滑阀组合节流槽流量系数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8年 第2期52卷 110-117页
作者:王安麟 况龙 张小路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针对换向滑阀设计过程中组合节流槽流量系数的复杂性与动态性问题,提出了换向滑阀组合节流槽流量系数的近似表达方法。研究以换向滑阀3种典型节流槽结构(圆型、U型及半圆型)的组合为对象,在确认三维流场解析与台架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的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液力变矩器机构变量交互作用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年 第9期49卷 1-7页
作者:王安麟 孟庆华 李文嘉 韩继斌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上海201804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济宁272073 
为解决现有液力变矩器机构变量优化设计中采用分步优化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台架试验数据确认了三维流体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运用正交试验、通过全流道流体仿真得到了起动变矩比、最高效率和最高效率工况下泵轮扭矩系数;采用方差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分形思想的产品设计过程建模
收藏 引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年 第12期17卷 2573-2582页
作者:朱仁淼 唐敦兵 王浩 康与云 仲太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临沂大学信息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104 
针对复杂机电产品设计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借鉴分形思想,用设计任务—设计参数关联矩阵表示产品设计过程,提出了分形设计单元的概念。根据分形设计单元的自相似和动态性的特点,构建了设计过程的分形设计单元模型。研究了由初始关联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SERCOS-Ⅲ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 第S1期43卷 501-504页
作者:曲志兵 周波 孟正大 戴先中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复杂工程系统测量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6 
针对基于实时以太网的模块化、开放式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开发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SERCOS-Ⅲ实时以太网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软硬件体系架构,其中硬件设计以ARM cortex A8嵌入式处理器为机器人控制器的核心CPU,在其上搭建通用通信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球型手腕6R机器人实时逆运动学算法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 第S1期43卷 461-467页
作者:李宁森 周波 张盼盼 孟正大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针对非球型手腕6R机器人,设计并实现了满足工业实时性和高精度要求的逆运动学算法.采用基于Liu方法的析配消元过程和雅可比伪逆法相结合的逆解方法,析配消元过程中引入矩阵条件数来确保选出更"好"的矩阵作进一步计算,对于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柱塞副微运动轨迹及微倒角对其影响分析
收藏 引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第6期47卷 46-51页
作者:王克龙 姜继海 汪泽波 孙毅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100076 
针对轴向柱塞泵柱塞副由于接触造成的磨损问题,建立了柱塞副油膜弹性流体动压润滑数值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柱塞在缸体孔内微运动轨迹及柱塞与缸体接触状态.提出了柱塞微深度倒角的结构改进措施,通过仿真对比了不同尺寸倒角对接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位置和节拍约束下的分装线缓冲区容量优化
收藏 引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7年 第11期23卷 2442-2455页
作者:李爱平 李益 刘雪梅 张恒 徐立云同济大学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上海201804 
针对由主装线和分装线构成的多装配线系统,研究了分装线节拍及缓冲区容量对主装线产能的影响,提出优化分装线的方法。该方法以动态变化的节拍作为分装线的节拍约束,同时考虑操作具有位置约束,以线间缓冲区容量与线上缓冲区总容量之和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概念设计中功能驱动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年 第10期15卷 1873-1879,1929页
作者:陈旭玲 楼佩煌 唐敦兵 杨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江苏省物流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187 
为了更好地挖掘产品中所包含的原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进行创新再设计,提出了一种概念设计中功能驱动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法。将分析要求根据分析粒度映射到模型,建立系统的功率键合图模型,从系统动态性能中分析原设计的特点和不足,进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