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兴国县红壤颗粒分形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 第12期23卷 76-79页
作者:程先富 赵明松 史学正 王洪杰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芜湖24100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以土壤颗粒组成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分析了红壤丘陵山区林地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84个耕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D为2.568~2.828,其中紫色土2.722,红壤2.700,棕红壤2.693,黄红壤2.670,黄壤2.713。D随土壤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芜湖市区春季地表灰尘中汞和砷的空间及粒径分布规律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 第9期29卷 1871-1877页
作者:方凤满 张志明 陈文娟 杨丁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芜湖241003 
以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区域,于2008年春季对其地表灰尘中汞和砷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粒径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芜湖市区地表灰尘中汞、砷含量范围分别为0.011~1.477mg·kg-1、3....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植被退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收藏 引用
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 第17期35卷 5228-5229页
作者:余健 房莉 单奇华 俞元春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植被和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于植被老化、气候变化、载畜量过大、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破坏了植被的生存与发展,土壤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并趋于恶化。分析了植被退化的概念、原因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提出了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耦合细胞体系中多重随机共振对噪声的选择效应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G辑)》2008年 第5期38卷 539-545页
作者:刘建青 张季谦 陈含爽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芜湖241000 
以Hfer提出的细胞内钙离子振荡模型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噪声诱导的钙振荡信号在一维双向耦合细胞体系中的传递行为,发现当单个细胞受到外噪声扰动时,其输出信号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会在两个不同的噪声强度处呈现极大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探讨
收藏 引用
《环境保护》2008年 第2期36卷 46-48页
作者:金高洁 方凤满 高超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已经开始起步。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基础上探讨了生态补偿的内涵;结合我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分析了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西兴国县农田土壤固碳潜力20a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7年 第1期13卷 37-40页
作者:程先富 史学正 于东升 王洪杰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过GIS技术,采集38个农田土壤样品,研究了江西兴国县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a来,兴国县农田土壤中土壤有机碳增加的面积为621.3km^2,减少的面积为38.4km^2,增幅主要在0~5g/k和5~10g/k;千枚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丘陵山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空间分布预测
收藏 引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年 第4期14卷 484-487页
作者:程先富 朱华 郝李霞 史学正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安徽芜湖24100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和DEM,在区域范围内可以表征基于地形因子的土壤–景观模型.本研究根据江西省兴国县151个样点数据,分析CEC和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CEC含量平均值为8.7cmol/kg.空间分布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GIS的安徽省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 第4期16卷 146-149,155页
作者:朱华 程先富 王世航 谢勇 赵明松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自然灾害过程与防控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210008 
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安徽省表层(0-20 cm)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结合安徽省1∶50万土壤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主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柘皋河流域商周时期古遗址形态特征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 第2期23卷 46-51页
作者:高超 王心源 钱玉春 吴卫红 何磊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安徽省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巢湖238000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230061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柘皋河流域商周时期遗址野外考察,辅以高分辨率遥感资料等对流域内遗迹形态要素、平面特征、微地貌形态等分析,经钻孔获取遗迹点垂直剖面资料分析,采集相关含碳土样进行测年分析,从形状、位置、面积、微地貌、内部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壤丘陵区农田土壤酸化的时空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 第6期16卷 1348-1351页
作者:程先富 陈梦春 郝李霞 史学正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芜湖24100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通过GPS技术,采集38个农田土壤样品,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农田土壤pH的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年来,江西省兴国县农田土壤pH平均下降0.94个单位。pH下降的面积为645.9 km2,降幅在1.0~2.0个单位,主要分布在千枚岩、花岗岩和红砂岩发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