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介绍了污泥石灰处理的物料优化管理,涉及原始污泥、石灰粉料、处理后出泥以及废气的收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关案例,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值得在工程设计实施中参考:原始污泥含水量过高会增加石灰消耗;污泥石灰处理宜选用粒度小、活性高的粉料;污泥出泥及废气收集方案需根据原始污泥的特点和处理目标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摘要:人口老龄化现象已成为全社会重大关切议题,其能否推动制造业工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值得研究。本文采用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作为人口老龄化衡量指标,并运用中国2007-2019年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探究二者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能够促进制造业工业智能化水平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中介作用。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我国应正确认识老龄化发展现状,在政策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智能化人才培育力度,充分发挥人口老龄化对工业智能化的正面促进作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摘要:目的:制备CsA固体自微乳,研究自制环孢素A固体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运用球晶技术制备乙基纤维素多孔微球,联合二氧化硅对CsA自微乳固化,并在2组SD雄性大鼠分别单剂量给予Neoral?和CsA-SSEDDS,按设计采集24h内动态血液样本,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应用DAS药动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自制的CsA固体自微乳载药量较高,粉体学性质较好,单次给药后Neoral?和CsA-SSEDDS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03±0.12)μg·mL-1和(3.27±0.18)μg·mL-1,tmax分别为(0.52±0.04)h和(0.51±0.04)h,AUC0→24分别为(13.7±0.6)μg.h·mL-1和(13.33±0.26)μg.h·mL-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以Neoral?为参比制剂,单剂量给药时CsA-SSEDDS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7.14%。结论:球晶技术可以用于CsA自微乳的固化,所得CsA固体自微乳在大鼠体内显示与市售新山地明相近的生物利用度。
摘要:目的研究增塑剂及肠溶致孔剂对醋酸纤维素游离膜性能的影响,以此为肠溶渗透泵制剂的包衣处方设计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面铸膜法制备游离膜,以膜的机械性能、透湿性、吸水率及洗脱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增塑剂及肠溶致孔剂对游离膜性能的影响。结果以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增塑剂时,膜的刚性及韧性均较好。柠檬酸三乙酯(TEC)、PEG400、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三种增塑剂用量超过15%时,游离膜的透湿性均明显增大。其中以PEG6000为增塑剂时,吸水率及洗脱率相对较大,其用量增加到20%时,吸水率及洗脱率分别增大为184.21%、16.67%。以邻苯二甲酸羧丙甲纤维素酯HP50(HPMCP-HP50)为致孔剂时,膜的机械强度和韧性相对较好,且透湿性较大。EudragitL100、HPMCP-HP50、HPMCP-HP55三种肠溶致孔剂的吸水率及洗脱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的研究结果可为肠溶渗透泵制剂的包衣处方设计提供依据。
摘要:针对软岩巷道围岩破坏性强、难支护的特性,提出了软岩巷道二次合理支护时间的确定方法,用于指导工程实践。从岩石应力-应变关系、蠕变过程、长期强度和能量耗散的角度进行软岩巷道的流变破坏机理分析。采用圆形断面巷道及西原模型,结合弹性力学基本解与西原模型本构关系,引入损伤变量,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及逆变换,并求导得到围岩变形速率方程。通过蠕变试验结合最小二乘法拟合或者位移反分析法求出蠕变参数,进而确定软岩巷道围岩二次合理支护时间,对于地下支护理论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日益显著。利用2005至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生产性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不同城市规模和工资水平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城市规模大小不改变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方向,但生产性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逐渐弱化;随着工资水平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城镇化作用效果由负向抑制转为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吸引力,更好地利用城市的规模红利,推动新型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中心任务,也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以CNKI数据库1998-2023年收录的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7307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系统梳理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脉络,并对核心研究议题进行综述。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文献数量在2021年之后呈现爆发式增长;研究前沿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鲜明特征、显著优势和实践路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是学者们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为推进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应总结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分享中国经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范围,加大学科分布;改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
摘要: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协调发展机理,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综合评价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发展及动力因素。结果表明:从综合水平看,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度不断提升;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处于极度协调阶段,次中心城市处于高度协调阶段,边缘城市处于中度协调阶段;从相对发展度来看,中心城市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为产业结构滞后状态,苏州、芜湖等城市为两系统同步发展状态,部分城市为新型城镇化滞后状态;从动力因素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是经济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地方财政分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省份间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