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针对覆膜种植的花生收获后的地膜残留于饲料用花生秧严重影响牲畜健康的问题,结合粉碎后的花生秧与地膜的物理特性,设计了一种花生秧粉碎除膜机,可一次完成喂料粉碎、筛分输送、负压除膜、回料输送、出料收集等功能。对整机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与分析,重点确定了粉碎装置、风筛式清选装置等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参数。利用Design-Expert进行了试验设计,研究了振动筛频率、风机转速对花生秧残膜清选质量的影响,并对花生秧粉碎除膜机的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振动筛频率、风机转速对除膜率和损失率影响显著;当最优参数振动筛频率3.4 Hz、1号风机转速1000 r/min、2号风机转速1350 r/min、3号风机转速1500 r/min时,花生秧粉碎除膜机除膜率为96.8%,损失率为11.2%,实现花生秧中残膜的清选。
摘要:为系统解决花生下种散乱,出苗率低,第一对侧枝不易出土等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设计了花生覆膜“二次镇压”栽培技术,为验证该技术对花生子叶节出土调控效应及增产的效果,以花育25(HY25)和花育36(HY36)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清棵(QK)、二次镇压(ZY)3个处理,研究其对不同花生品种出苗率、壮苗率、子叶节出土率、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QK和ZY均有助于壮苗,但ZY可显著提高花生出苗率和子叶节出土率,因此壮苗率较QK进一步提高,与QK相比,ZY处理后HY25和HY36的壮苗率分别提高了13.1%和12.4%;ZY对本身子叶节出土率较低的HY25调控效应更显著。ZY可降低主茎高和侧枝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成熟期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显著提高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提高生物产量;促进结实和荚果饱满,增加干物质向荚果分配的比例,提高经济系数;提高实收株数,最终使荚果产量显著提高;提高花生籽仁的含油量和O/L值,改善花生品质。综上所述,花生覆膜“二次镇压”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花生出苗率、壮苗率和子叶节出土率,改善农艺性状、促进干物质积累及提高荚果分配比例,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为花生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摘要:为了揭示超声波高频振动条件下农机触土部件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力学特性,构建了该条件下农机触土部件运动理论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分析了高频振动条件下触土部件与土壤间相互作用中的接触分离条件和冲击碎裂效应,理论上解析了超声波振动条件下触土部件碎土与降阻机理。设计建立了超声波振动触土部件土槽试验系统,试验研究了超声波高频振动条件下触土部件工作阻力和碎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振动激励下,触土部件工作阻力比无振动状态明显降低,土壤硬度越大,其降阻率越高,当土壤硬度由1 MPa增加到4 MPa时,降阻率从22%上升到43%;在土壤含水率15%~30%范围内,含水率越低,降阻率越大,当含水率超过30%后,随含水率的增加,降阻率略有增大。由于超声波高频振动激励下工作的触土部件对土壤的冲击碎裂和能量传递作用,能够使其瞬时工作阻力的波动稳定性得到改善和获得更强的碎土作用。在土壤硬度为1 MPa时,工作阻力的波动稳定性改善不显著,随土壤硬度的增大,工作阻力波动度降低率明显增加,当土壤硬度为2.5和4 MPa时,对应工作阻力波动度降低率达37.1%和54.3%。该研究可为高频低幅振动农机触土部件应用方案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摘要:为准确掌控农药对农业环境和作物的污染情况,快速精准的农药残留检测手段是当前的重要需求。以土壤中的啶虫脒残留为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新型检测方法,研究制备适用于检测土壤中啶虫脒残留含量的适体传感器,设计基于电化学传感技术的土壤农药残留检测装置,其功能包括田间土壤的样本采集、预处理及土壤啶虫脒残留含量的现场检测等。重点设计采土机构、搅拌机构和农药残留检测单元等,并对各个机构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和计算,根据分析结果对土壤采样预处理装置的器件进行选型,确定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对研制装置检测性能进行综合试验验证,土壤样本采集试验结果表明:当采集土层深度为0~5 cm时,土壤样本质量相对标准偏差≤2%,柱状土壤样本不会黏附在合金钻头表面。与商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比试验表明,所测啶虫脒浓度值的平均误差仅为0.7%,验证所研制装置检测的精准性。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支撑。
摘要:我国花生育种小区机械化程度低,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仍以人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易出现混种问题。为此,结合我国花生育种小区种植的农艺要求,设计了多功能花生小区播种施肥机,适宜垄作覆膜的种植模式。其在传统窝眼轮式排种器上加设净种装置,能够清除窝眼轮内剩余的种子,保证了育种小区试验的科学性;创新设计了起垄装置与覆膜装置,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起垄、播种及覆膜等多项作业,提高了播种机的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机具作业后花生双粒率为99.16%,漏播率为0.6%,穴距偏差率为12.03%,重播率为0.91%,种子覆土深度合格率为90.32%,排种器清种率为100%,种子出苗率为80.90%,作业质量符合我国花生小区种植的农艺要求。该播种机的使用,提高了花生育种小区种植作业效率,为小区后续作业实施机械化提供了便利,可为育种小区机械的研发提供参考。
摘要:针对我国花生育种试验小区缺乏配套摘果机械的问题,设计出一种自净式花生育种试验小区摘果机。该摘果机的自净分离系统清种不停机、摘果对辊重叠距离可调,可一次性完成花生小区的摘果、分离、清选、自净作业。对整机和关键装置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进行了样机试制和田间性能试验。选取山东省胶东地区大、中、小粒径主栽代表品种青花Y14、青花Y15、鲁花11号、花育9805、白沙、宇花91号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喂入量、摘果对辊重叠距离、转速为影响花生摘净率与损伤率的主要因素。以摘净率和损伤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得:大粒果在喂入量0.46kg/s、转速401r/min、对辊距离11mm时,摘净率为98.25%,破碎率为0.78%;中粒果在喂入量0.45kg/s、转速在397r/min、摘果对辊重叠距离2mm时,摘净率为98.46%,破碎率为0.87%;小粒果在喂入量0.3kg/s、对辊转速375r/min、摘果对辊重叠距离15mm时,摘净率为98.57%,破碎率为0.81%。三种粒径花生荚果1920次试验,在自净时间设置为10s时,自净率均为100%。同时,对含水率为(65±5)%与(15±5)%时的花生果进行摘果试验,得到(65±5)%含水率条件下的摘净率和破碎率均略低于(15±5)%含水率。综合考虑,建议含水率(65±5)%时摘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器各关键部件工作稳定,作业效果满足花生育种试验小区的机械化摘果要求,且对不同尺寸的花生荚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摘要:根据花生机械化摘果作业要求,结合当前花生种植区域情况及摘果过程中存在的摘净率低、破损率高等问题,研制了与拖拉机配套的小型弯头杆齿式全喂入花生摘果机,可灵活移动、坚固耐用、操作便利。花生摘果机主要由摘果滚筒、凹板筛、振动清选装置、荚果运送及传动部分等组成,能够有效实现花生摘果、清选工作。田间性能试验表明:其摘净率98.16%、含杂率1.93%、破损率1.41%、清选损失率0.75%,各指标均满足花生摘果作业要求。
摘要:根据玉米-花生间作播种机设计要求,结合平行四边形平动原理,设计了一种玉米-花生间作播种机用水平折叠机架,用于解决玉米-花生间作播种机幅宽的问题。通过矢量方程法分析该折叠机构的运动特性并根据机架折叠和平放的要求对机架进行液压驱动系统设计。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设计出的水平折叠机构进行应力和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机架承受的最大应力、产生的最大形变量及最大应变均可满足设计要求,且机架固有频率与外界激励相对比,工作时不会产生共振现象,能有效延长播种机的使用寿命,提高播种机的工作效率。
摘要:为了明确适宜替代地膜增产作用的小麦秸秆覆盖量,以花生品种泰育101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覆盖地膜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0 kg/hm^(2)(T1)、3 000 kg/hm^(2)(T2)、6 000 kg/hm^(2)(T3)、9 000 kg/hm^(2)(T4)处理对夏花生出苗率、土壤容重及微生物数量、主茎高、侧枝长、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分配比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花生出苗率、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茎高、侧枝长、干物质积累总量、荚果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CK相比,当秸秆覆盖量为6 000 kg/hm^(2)(T3处理)时,出苗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与T4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T1、T2处理;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升高;花针期、结荚期主茎高无显著变化,但均显著高于T4、T2、T1处理;饱果成熟期主茎高,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侧枝长,干物质积累总量,根+果针及荚果的干物质积累量,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出仁率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其他各处理;茎秆+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和1 kg果数显著降低。在本研究条件下,种植夏花生时覆盖6 000 kg/hm^(2)小麦秸秆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花生主茎和侧枝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可以替代地膜的增产作用,这为减少地膜污染、实现生态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对花生联合收获清选装置研究缺乏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花生联合收获清选试验台。该试验台采用风筛组合的清选方式,可通过改变工作部件的相对位置方便地调整各清选参数,满足不同清选试验的要求;采用了先进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对试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处理。试验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花生联合收获清选装置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新的试验平台。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