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锂离子电池过充时,负极超过最大嵌锂浓度会发生表面析锂,而正极则处于贫锂状态导致颗粒内部应力升高,从而引发严重的寿命和安全问题.本文基于单层电芯颗粒尺度,建立了镍钴锰正极和石墨负极颗粒尺度下的三维电化学-力-热耦合过充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充电过程中析锂和应力-应变规律.基于此,分析了充电倍率和负极颗粒半径设计参数对负极表面析锂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倍率下析锂的触发电压较低,而低倍率下由于极化和温度较低的影响,过充至4.8 V时析锂浓度较高;相较于大粒径颗粒,小颗粒表面呈现最大锂离子浓度高、析锂过电位低、平均冯·米塞斯应力大,更容易发生析锂.在应力方面,探究了正极颗粒空间分布和热效应的影响,定义了接触深度因子J_(r),发现颗粒的接触深度与接触界面区域的应力成反比关系;而且,随着充电倍率增大,温度相关电化学参数显著变化,在计算颗粒层面应力时不能忽略.相关结果可为优化电池设计和充电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摘要:面向电力生产培训的实际需求,研发了一套虚拟现实电力巡视互动体验系统,可以为体验者提供沉浸式变电虚拟仿真实操培训等多种业务培训。提出在该互动体验系统中内嵌一套穿戴式震动触觉提示装置。当体验者进行变压器更换虚拟操作培训时,该互动体验系统能够准确判断体验者的操作是否正确。依据预设的触觉编码方案,通过该装置向体验者发出特定震动触觉刺激,从而向体验者传递实时反馈信息。设计并展开了错误操作的震动触觉告警实验,分析得到了一种最佳触觉编码方案,初步验证了装置震动触觉提示功能的有效性。
摘要:在分析了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设计了大型地区电网安全运行多层次综合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架构、功能框架和应用模式,研究了相关关键技术,阐述了系统的"嵌入式"实现模式及其应用情况。该系统首先按照电网运行状态的变化过程,将电网运行状态划为正常运行期、故障发生前的告警征兆期、故障发生后的诊断辨识期和故障恢复期等4个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设计了相应决策子系统;然后根据研究目标电网结构的不同,将系统分为实时态、研究态、规划态和培训态4种应用模式,实现电网安全运行的多层次综合决策支持,以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摘要:研究、设计并开发了实时数据中心系统。该系统基于PI(plant information)实时数据库开发,建立了企业级的实时数据中心平台,并实现了丰富的应用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各个信息孤岛的信息隔阂,可以高效、快速和方便地存取与应用企业级实时数据。简要分析了供电企业自动化及信息化的现状和PI数据库的特点,阐述了基于PI数据库的供电企业数据中心系统的体系结构、应用功能以及相关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在深圳供电局的实际应用情况。
摘要:提出了基于CPS统计特性的自适应自动发电控制(AGC)策略,对自适应控制系统结构和CPS/DCS控制器的设计均进行了阐述,重点阐述了可随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和实际需要变化的自适应CPS控制参数调节规律。该自适应AGC策略的设计完全面向NARI所提出的控制性能标准(CPS)控制规律,解决了NARI控制规律中参数自动整定问题,并可快速、简便地在电网公司现有的AGC系统上升级实现。借鉴引用了以经济性和指标性为主的优化控制方法。研究表明,该自适应AGC策略可在保证CPS考核合格率的同时有效减轻发电厂的调节压力。
摘要:对广东电网引入软交换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广东电网软交换的建设模式及应用方法,结合广东电网业务与网络现状,给出了广东电网软交换实施策略,最后针对软交换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广东电网实施软交换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常规深度学习模型应用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时难以直观和充分地考虑电网拓扑结构对稳定性的影响。论文结合“图深度学习”思想,将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network,GAT)引入TSA建模,设计了多头注意力方案,采用加权交叉熵损失函数改善不均衡样本的训练效果,提出多图并行训练方案加速训练过程。结合算例分析了输入选择和采样点数对稳定评估效果的影响,应用可视化技术分析了图注意力网络的特征聚合效果。通过与多种深度学习模型下建立的TSA模型的性能对比,充分验证所提出模型的优越性。
摘要:高压电缆线芯与金属护套间存在泄漏电流,当前护套环流的分析与计算中未准确计及其影响,为此提出了考虑泄漏电流及层间耦合的高压电缆金属护套环流计算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电缆双π集中参数模型的护套环流等值计算模型,在分析泄漏电流影响时,考虑线芯与护套、护套与护套之间的电磁感应作用;然后,运用叠加原理,推导了考虑泄漏电流及层间耦合的监测点与任意位置护套环流计算过程;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了不同排列方式及段长组合下的仿真模型,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结果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负荷电流、段长组合以及排列方式对护套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得环流与仿真值的误差大都在1%以内,实例分析亦验证了其准确性;此外,工程中需注意轻载环流超标现象以及段长组合对护套环流的重要影响。以上方法及分析结果对电缆设计、运行监测、故障诊断与定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针对大量小水电位于偏僻的山区,传统的电力通信手段难以覆盖而处于无监测状态运行,会对电网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的现状,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TWACS(电力线工频通信)技术的小水电远程监控系统,可以跨越变压器传输信息,使变电所和供电部门及时掌握小水电运行状态,还能够在无功出力不足时通过远程遥控或本地自动进行电容补偿,具有设备成本低、运行维护方便、没有专门通信服务费用的特点.
摘要:根据高压配电网的分层结构特点,建立了三层多代理故障恢复模型,并将故障恢复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变电站内恢复、配电网内恢复、全网恢复和远程恢复。各层代理按照预定的步骤,逐步生成各阶段的故障恢复方案。分阶段的故障恢复优先考虑用最近的电源恢复最多的停电负荷,减小了故障影响范围。详细阐述了各层代理的作用和行为,给出三层多代理模型实现故障恢复的协调过程,介绍了基于JADE的故障恢复多代理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并以某实际配电网络的故障恢复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