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广西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
4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法合成碳酸锌纳米晶及其数据挖掘
收藏 引用
《过程工程学报》2005年 第1期5卷 82-85页
作者:姜求宇 廖森 王建设 关裕时 罗芬 张开芬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以七水硫酸锌粉末与碳酸氢铵粉末作原料,在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存在下,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得到反应混合物,洗去其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烘干,所得前驱体为结晶良好的纯相碳酸锌纳米晶,从而获得了一种简易的合成纳米氧化锌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含水的多孔TiO_2光催化分子氧氧化甲烷的初步研究
收藏 引用
《分子催化》2000年 第4期14卷 243-244页
作者:陈希慧 李树本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文制备了多孔的TiO2,并设计了TiO2吸附水后在温和条件(298~333K,大气压)下进行光催化CH4与O2的O2的“绿色”反应途径,成功地获得甲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环减速器热弹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收藏 引用
《机械传动》2015年 第8期39卷 22-25页
作者:温芳 庞毅 陈继照 刘文斌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针对三环减速器存在的发热严重、振动大、噪声高等问题,建立了齿轮-轴-轴承-箱体系统热弹耦合有限元模型,得出三环减速器整机的温度场,结果表明,输入轴行星轴承是主要的发热源。在此基础上,将热单元转换为结构单元,加载模型的节点温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ProActive的容错调度器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应用》2008年 第2期28卷 371-373页
作者:梁正友 孙宇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南宁530004 
在分布式计算系统中保证并行应用计算的正确性及提高计算系统中动态资源的利用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在原有的基于ProActive的并行计算平台上,引入呼吸通信机制、故障节点发现机制和子任务重新调度机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容错调度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适应设计广义线性模型极大拟似然估计的渐近性
收藏 引用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2008年 第2期23卷 207-212页
作者:尹长明 韦程东 刘小红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师范学院数学系广西南宁530001 
在对Fisher信息矩阵的最小特征根最一般的假定,响应变量的矩条件尽可能弱和其它正则条件下,证明了自适应设计广义线性模型中极大拟似然估计的强相合性与渐近正态性,同时给出了强收敛速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据挖掘在纳米氧化锌合成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 第2期22卷 138-142页
作者:姜求宇 宋宝玲 廖森 吴文伟 谭国进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在纳米氧化锌的合成试验中,以均匀设计法获取待分析的数据样本,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挖掘数据样本间的联系(即建模),再通过网格优化法对该模型进行最优化计算,得到了优化的合成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基于均匀设计、MATLAB建模与优化程序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碱式碳酸锌前驱体合成纳米氧化锌及数据挖掘
收藏 引用
《无机盐工业》2005年 第8期37卷 29-30,44页
作者:谭国进 廖森 罗芬 张开芬 关裕时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以硫酸锌粉末与加有聚乙二醇-400为表面活性剂的碳酸钠粉末为原料,先经室温固相反应得到前驱体混合物,然后用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将其烘干得到前驱体碱式碳酸锌,前驱体经350℃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锌。基于均匀设计得到的数学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蒸汽爆碎处理甘蔗叶提取木糖的研究
收藏 引用
《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 第1期31卷 217-219页
作者:崔素芬 李坚斌 杭方学 赵宇 陈小云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研究了蒸汽爆碎处理甘蔗叶提取木糖过程中爆碎压力、维压时间对木糖溶出量的影响:木糖溶出量随爆碎压力增加而增加,随维压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粒度增大而减小,随固液比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并采用响应面实验和DesignExpert7.0软件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ProActive的分布式并行WebSpider设计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2008年 第19期34卷 47-48,52页
作者:张林才 梁正友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南宁530004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抚顺113001 
单机Web Spider的数据采集速度较慢,采用MPI技术或直接用Java开发分布式Web Spider代价较高。该文利用ProActive中间件提供的主动对象技术、网络并行计算技术、自动部署机制设计实现了P-Spider分布式并行Web Spider。实验结果表明,该P-S...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ProActive的P-Spider1.0改进
收藏 引用
《计算机工程》2010年 第17期36卷 288-290页
作者:张林才 梁正友 王红霞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抚顺113001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南宁530004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系北京100102 
针对带中心节点结构的分布式并行Web Spider的中心节点负担过重、通信负载不均衡、可扩展性差的问题,提出基于Rabin指纹算法的URL去重改进算法和节点对等结构的改进方案,利用ProActive中间件设计开发改进的分布式并行Web Spider。对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