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保障针对性检测以及治疗措施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医疗物资配送策略,构建了以最大化满意度和最早配送服务结束时间为目标的多中心多物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首先,在传染病扩散SQEIR模型的基础上预测医疗物资需求;其次,针对多样化的应急医疗物资使用情景,设计两种函数来评估不同类物资的配送满意度;最后,运用改进的樽海鞘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与传统NSGA-Ⅱ算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模型和改进算法能够更高效地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医疗物资配送问题,且改进算法在全局搜索性能方面呈现出更为优越的特点。
摘要:植入式微型轴流血泵工作时的高叶轮转速会增加血液损伤的风险。本文试图通过将轴流血泵设计成两级的方式来减小发生溶血和血栓的风险。本文对两级及单级轴流血泵在进口流量5L/min、出口压力100mm Hg的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了溶血程度及血小板活化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两级轴流血泵溶血程度优于单级设计,而血小板活化程度差于单级设计。在溶血程度和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指标上,两级低-高扬程叶轮组合血泵设计优于两级等扬程和两级高-低扬程叶轮组合血泵设计。在降低植入式微型轴流血泵的血液损伤风险方面,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新的设计思路。
摘要:通过研究先进先出存储堆栈(FIFO)和钟控传输门绝热逻辑(CTGAL)电路工作原理及结构,提出了基于CTGAL电路的绝热FIFO设计方案.该方案运用绝热计算原理,基于晶体管级设计电路,有效避免了传统CMOS逻辑的FIFO必然遇到的亚稳态和异步信号处理等难题,实现了深度为16的基于CTGAL电路的绝热FIFO结构.HSPICE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具有正确的逻辑功能,与基于有效电荷恢复逻辑(ECRL)的绝热FIFO相比较,电路平均功耗节省达71%.
摘要:为解决黑龙江大豆批发市场交易大厦顶层多功能厅因厅内均匀布置的4根内柱而严重影响该厅的使用功能的现状,提出了在屋顶沿过该内柱的原轴线设置4根24m跨预应力混凝土交叉大梁,并在大梁的4个交叉点向原结构梁柱节点及其附近区域可靠植筋,以实现4个内柱承担的荷载向大梁的4个交叉点转移的抽柱设计与施工的思路和方法.具体介绍了原结构相关柱与基础核算结果,新增大梁材料、截面及预应力工艺选择的原则和方法,荷载取值、交叉大梁计算简图的选用与内力计算,大梁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选配节点设计与构造及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为同类工程的功能改造提供了参考.
摘要:为了研究布敦岩沥青(Buton rock asphalt,BRA)中天然无机粉粒在沥青混合料改性过程中的作用,对布敦岩沥青中天然无机粉粒的特性和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利用 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测定了无机粉粒的 X 射线衍射谱和微观图像;通过 K 值法和灰度图像处理,分析了布敦岩沥青中的天然无机粉粒的矿物组分、微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混合料性能试验,测定了天然粉粒对胶浆和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布敦岩沥青中天然无机粉粒含有约 85%的碳酸岩,主要由古海洋生物残骸形成;其余约 15%成分为石英、云母和石膏,比例约为 7∶6∶1,颗粒表面覆盖的层状和片状晶体构成的微观粗糙构造的面积可达 80%以上;原始微观形貌特征和有机胶结料对粉粒微观构造的填充状态是影响天然粉粒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天然无机粉粒取代机制矿粉使沥青胶浆车辙因子最多提高0.524 kPa,动稳定度提高 18.8%,冻融劈裂强度提高 5.1%,冻融劈裂强度比提高至 83.5%以上;复合改性时,天然无机粉粒能够作为助剂改善沥青质改性胶结料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当采用天然沥青质改性时,无机粉粒使沥青胶浆车辙因子提高 0.674~0.910 kPa,动稳定度提高 21.1%~25.6%,冻融劈裂强度提高 3.5%~5.6%,冻融劈裂强度比由 85%提高至 90%以上.
摘要:当前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控制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坏,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中考虑地震易损性曲线生成和地震损失率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地震易损性参数和地震损失率参数作为地震损失评估过程中的基本随机变量,分析了各基本随机变量取不同变异系数时,非结构构件地震损失率变异性的变化.进而通过经验拟合的方式,建立了非结构构件地震损失率的概率评估模型.基于建立的概率评估模型,一旦确定非结构构件的地震响应参数值,即可计算位移敏感型和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地震损失率的均值和标准差.研究结果表明: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失率曲线随层间位移角和楼面加速度的增加,离散性逐渐增大,但最终趋于稳定.严重破坏(LS)和倒塌(CP)性能点的地震易损性参数和地震损失率参数的变异性对非结构构件地震损失率曲线的变异性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非结构构件的地震损失评估提供概率依据.
摘要:以3个酸枣品系LW1、LW2、LW23为试材,以大枣品种"三星"为对照,采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酸枣SSR-PCR的反应体系,以期为酸枣SSR分子标记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酸枣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系为20μL,DNA模板量100ng、引物浓度0.5μmol·L^(-1)、Mg2+浓度1.25mmol·L^(-1)、Taq聚合酶量1.5U、dNTPs浓度0.3mmol·L^(-1)。利用该体系,选择引物JSSR250对53个酸枣品系和8个大枣品种的DNA进行扩增,酸枣的扩增产物在140~180bp,具7个等位基因,目标条带清晰,多态性良好。该体系能够应用于酸枣SSR分子标记研究。
摘要:充实率的良好控制是充填采煤技术成功实现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精准控制的关键,基于充填采煤岩层移动及控制特征,给出了临界充实率的定义,具体包括关键层破坏临界充实率、关键层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基本顶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整体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等。以有周期来压的顶板类型为例,建立了不同上覆岩层逐层破断的临界充实率求解力学模型,分析了覆岩逐层破断与其对应岩层抗拉强度的关系,求解了4层覆岩逐层破断的临界充实率。翟镇矿工程实践表明:7203W固体充填工作面覆岩整体弯曲下沉临界充实率计算值为92.0%,实际控制值为92.5%,上覆所有岩层均被控制在整体弯曲下沉的临界状态,实测与理论计算吻合。可为定性定量研究不同覆岩结构下实施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通过对电路三要素(信号、网络和负载)理论和五值代数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四值D触发器的元件级结构设计方案.根据可逆计数器的功能特性,采用该四值D触发器设计了具有复位功能的四值同步可逆计数器.PSPICE模拟验证所设计的电路具有正确的逻辑功能.
摘要:针对震源扰动型巷道冲击矿压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了巷道围岩冲击震源扰动型冲击破坏的动力分析模型,推导了巷道围岩承载结构在"静载+动载"组合作用下动力破坏的应力判据和能量准则。基于该力学模型及其机理分析,提出合理设置弱结构消波吸能的防冲理念,并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弱结构消波吸能的作用机理。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应用能量准则进行了冲击煤层巷道的支护设计及其防冲性能核算,理论研究成果初步得到了应用和检验。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