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敦煌莫高窟崖面及内容百年变迁研究”"
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模仿与引导——敦煌石窟牢度叉斗圣变和维摩诘经变关系探讨
收藏 引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6期48卷 154-160页
作者:顾淑彦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兰州730000 
敦煌石窟众多的经变画中,维摩诘经变和牢度叉斗圣变都是格外引人注目的。通过对这两种经变画的仔细考察,发现两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牢度叉斗圣变从一出现就受到维摩诘经变的影响,是对维摩诘经变的模仿;晚唐时当牢度叉斗圣变再现敦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佛法身在敦煌经变画中的体现——莫高窟第31窟研究之一
收藏 引用
敦煌学辑刊》2021年 第4期4卷 121-131页
作者:张景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本文对莫高窟第31窟主室南、北两壁的金刚经变和报恩经变进行了研究,认为报恩经变出现于第31窟中不仅体现了报恩思想,而且表达了观佛的需求,金刚经变的绘制是对报恩经变的有力应对,以佛的法相代替其他诸像,进而达到无相的目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龟兹风”的延续与变迁——森木塞姆第44窟研究
收藏 引用
敦煌学辑刊》2021年 第4期4卷 144-157页
作者:徐汉杰 杨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森木塞姆第44窟是回鹘时期最接近龟兹传统模式的洞窟,此窟的题材内容和布局形式都与传统龟兹式中心柱窟十分接近,反映出龟兹地区本土画工技艺的延续与传承。特别是此窟渲染的"追求成佛"和"佛陀崇拜"色彩,更是龟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