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图绘边民’:中国西南的民族形象表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阿嵯耶观音像与信仰:再谈南诏大理国的神话历史叙事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 第1期 87-94,100页
作者:安琪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阿嵯耶观音是滇池洱海地区所独有的一尊佛教观音造像,南诏大理国对于这尊"天竺观音"的信仰和由此催生的宗教像谱系揭示出中古时期云南佛教艺术的"混血"特征。画卷、造像构成的视觉符号体系清晰地再现了南诏开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像的“华夷之辨”:清代百苗与苗疆历史的视觉表述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 第2期 42-47页
作者:安琪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200433 
作为一类重要的民族谱,清代百苗文并茂的方式描中国西南边疆"苗蛮"的形貌、文化与生活,在一帧幅内,搭建起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桥梁。百苗的视觉表现形式与古代中国的"华夷之辨"和清代苗疆的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像的历史叙事——以《南诏传》中的“文关系”为例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2年 第4期 94-99,120页
作者:安琪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南诏传》是一卷"文并举"的宗教故事画,它讲述了观音七次化身变现、扶助南诏立国的故事。通过对《传》中"文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到,像这一空间的叙事媒介在进行"再现式"的历史叙事时,需要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