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090 条 记 录,以下是131-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角色伪装、情节突转与戏剧效能——哈姆莱特装疯的解读
收藏 引用
《云梦学刊》2023年 第2期44卷 118-124页
作者:曾绛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突转指剧中“意外的事变”,是人物“行动”可然或或然的突然转向。戏剧的情节突转必有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因素作铺垫,因而引发至少一种未预期情况的产生。受中世纪戏剧传统的影响,《哈姆莱特》剧始的“鬼魂浮现”和“死因陈述”情节激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跨文化角度谈广告传播中的茶产品的翻译
收藏 引用
《福建茶叶》2016年 第3期38卷 42-43页
作者:常莉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710128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我国茶产品推入国际市场,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实现茶产品广告标识的跨文化传播,对于我国茶叶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茶产品广告翻译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广告翻译与我国茶产品国际发展战略之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中蒙两国合作开拓跨国出海大通道的战略推进构想
收藏 引用
《中国软科学2011年 第4期 1-13页
作者:李靖宇 修士伟 魏代娉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 
中蒙两国共同开拓跨国出海大通道,是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工程。为推动中蒙大通道工程取得进展,本文通过透析时代背景认为必须尽快开工建设"两山铁路",认证珲春作为中蒙大通道出海口的区域价值,并做出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内大数据赋能的智慧推荐资源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3年 第12期35卷 4-17页
作者:孙雨生 范颖 祝博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430068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武汉430068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 
[目的/意义]为资源化数据并支持智慧推荐服务多样化、提升用户交互体验,系统分析国内大数据赋能的用户兴趣建模、项目信息管理技术研究成果,阐述智慧推荐中用户及项目信息规范管理的技术体系。[方法/过程]文章用文献研究法归纳了507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爱情观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2011年 第2期 73-80页
作者:罗益民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表达的爱情观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善、美。这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出莎士比亚审美方面的柏拉图观念。诗人综合运用彼特拉克、伊拉斯谟等人的传统,对其进行了辩证的继承和扬弃。在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莎士比亚通过拓扑学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辽金元教坊制度源流考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08年 第5期 131-138页
作者:黎国韬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辽、金、元是由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分别建立的政权,三朝政权中又都建置了教坊这一戏剧乐舞机构。从制度上说,这是对汉族政权的模仿。本文在叙述三朝教坊制度渊源流变轨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三朝教坊在具体设置和职能方面与汉政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岛主权争端与国际关系问题探讨
收藏 引用
《太平洋学报》2011年 第9期19卷 81-91页
作者:李靖宇 王偲 林靖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9 
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但在东海和南海的海域中,分岛屿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至今还为外国势力所染指和占领,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不仅影响了我国的海域经济发展,而且也扰乱了周边的国际关系。有鉴于此,本文对海岛主权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宇宙论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 第1期 135-141页
作者:罗益民 蒋跃梅西南大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 
德籍犹太人心理学家库.勒温的拓扑心理学认知理论认为,物理的空间〔宇宙〕是单数的,心理的空间〔宇宙〕是复数的;物理的空间在动力上是封闭的,心理的空间在动力上是开放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构成的空间,是多维的、开放的、动态的、隐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景观设计中的废弃物再生
收藏 引用
《生态经济》2014年 第3期30卷 195-199页
作者:张健健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将废弃物用于景观设计对于建设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景观设计中废弃物再生的三种途径:观赏小品型再生、功能设施型再生、整体环境型再生。在此基础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络造句”与狂欢的中国──对当前文化心理、文艺走向和深层社会图景的分析
收藏 引用
《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 第4期 34-39页
作者:季欣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0096 
"网络造句"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特有的、空前的、最热烈的文化现象。本文撷取网络造句的大量语料做微观考察,同时将它们纳入后现代社会、泛娱乐化的宏观视野,以及草根文化狂欢现象的宏大叙事中,运用大众文化理论、特别是巴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