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武汉大学“人工智能问题”融通研究专项课题"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迈向可解释的交互式人工智能:动因、途径及研究趋势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5期74卷 16-28页
作者:吴丹 孙国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功能愈发强大,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在人机交互协作成为常态的背景下,人们对人工智能可信任度及交互体验的要求也随之增高,机器的可解释性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重视,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相关领域的重要议题。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算法的法律属性与治理进路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5期74卷 29-40页
作者:王德夫武汉大学法学院 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 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北武汉430072 
人工智能算法专注于解决“如何实现智能”这一特定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方案,相关的法律治理也围绕这一基本属性而展开。在人工智能算法设计和自我完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知识与相关利益,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确认和分配;而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时代个性化定价算法的反垄断法规制
收藏 引用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1期74卷 108-120页
作者:周围武汉大学法学院、网络治理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 
个性化定价算法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精准评估和预测可以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产生强化竞争和扩大产出等一系列积极效果,但也可能产生大数据杀熟等导致竞争扭曲的垄断行为。对个性化定价算法的规制应结合传统价格歧视理论,从歧视对象、歧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疫情、新媒体与“非虚构”叙事的全域书写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评论》2020年 第6期 25-31页
作者:宋时磊武汉大学文学院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无论是新闻还是文学领域,“非虚构”都是高频的学术议题,也是作者从事写作表达倾向使用的“文体”。“非虚构”是从美国引进的舶来品,1980年随欧美思潮涌入中国;在2010年以后变得炙手可热,这得益于《人民文学》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