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设计文化研究中心专项研究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2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与“工”的融合与分离——工业设计专业设置的变迁与目标定位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 第4期 136-140页
作者:许江 顾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设置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即:萌芽期、雏形期、成型期、定型期、强化期与转型期。"艺"与"工"作为不同侧重的学科特色,为工业设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艺"与"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弗雷德:形式批评的集大成者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4年 第6期30卷 257-258页
作者:唐宏轩 谭莹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4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弗雷德在现代艺术形式批评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坚持形式批评,把形式批评理论往前推进,也对这种批评进行了自我反思。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使他成了形式批评理论的集大成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体验的儿童动态绘本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2年 第5期28卷 251-252页
作者:朱琪颖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动态绘本是儿童可以主动操控,具有交互体验的多媒体绘本图书,是传统绘本在新媒体领域里的有效延伸与拓展。文章分析了体验设计下的儿童动态绘本的价值与作用,提出了基于感官体验、互动体验、游戏体验与情感体验的儿童动态绘本的创新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湖州“笔客”考——笔商的另一种社会身份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6年 第1期 134-140页
作者:姚丹 顾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214122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视觉文化研究所 
清代湖州"笔客"(俗称"走笔包")是善琏笔商外出行商时形成的一种社会身份。"笔客"出现在清代的主因是当地种植业与手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同时也受到了当时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变迁和战乱等因素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产品设计价值评价基准的再设定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3年 第3期29卷 215-217页
作者:陈香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本文搜集了34篇先行文献中关于设计价值要素并进行汇总,得出97个不同类型的设计价值要素。并利用KJ法对产品设计的构成要素进行分类,提出了5个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具有代表设计价值要素,即:经济价值、审美价值、创意价值、造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代建筑设计的匠艺传统——探究传统造物艺术制器尚象的美学尺度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 第2期 74-77页
作者:兰芳 顾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江南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江苏无锡214000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程中,汉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宫殿、祠庙、民居、墓葬等建筑形制在汉代不断走向成熟。汉代建筑设计人工宇宙与自然宇宙同构的理思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是"物"、"我"和谐造物美学尺度的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建筑遗产保护法令制度的设立与更新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年 第12期 244-246页
作者:王晔 龚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系 
日本建筑遗产保护经历了明治大正(1868年~1926年)、昭和(1926年~1989年)及平成(1989年~至今)三个历史阶段,各阶段设立与更新了多部法令制度。通过对这些法令制度的梳理分析,能够窥视出日本在建筑遗产方面的保护及重视。中国作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正本溯源——秦汉时期传统毛笔的设计特征
收藏 引用
《装饰》2015年 第6期 90-91页
作者:姚丹 顾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研究秦汉毛笔设计最直接的依据便是散落在各类考古报告之中的客观描述,然而从此欲探究它的历史全貌仍存在诸如论据零散、缺乏整合与现有研究深度不足等疑难。本文在立足于考古简报和文献记载相结合的传统研究基础上另辟新径,从设计学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汉代士阶层的发展与建筑明器的兴起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17年 第1期 83-88页
作者:兰芳 顾平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江南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 
本文以汉代建筑明器为研究素材,从民间造物艺术的视角出发,探究建筑明器的兴起与东汉士阶层发展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价值观念、审美风尚变化的内在关系。同时,士阶层渗入下的手工艺人身份认同也为民间造物艺术的制度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俗”而望“儒”——论明中晚期紫砂工匠的文化自觉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8年 第6期34卷 59-64页
作者:刘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受明朝世风以及人物价值评判标准的影响,明时紫砂工匠在从艺之初多被世人冠之以"俗"名,并归之于"俗"列,但随着明中晚期匠籍制度的变革、个人主义思潮的出现以及文人开始关注"百工"之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