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江苏省文化厅科研项目"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枣心笔考辨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年 第2期 56-57页
作者:朱友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枣心笔既非为柿木所制;亦非笔毛中裹夹有硬核;亦非汉、晋时期的笔样。关于枣心笔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它是一种笔头外形像枣核的中小型散卓笔。经过宋代的发展,到元代枣心笔的技术渐趋于成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纵横结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型建构
收藏 引用
《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 第3期 98-105,158-159页
作者:张楠徐州221008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一是从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的整个链条来看,有明显缺环;二是从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运行提供的各类保障来看,有关制度、机制、法律保障仍有重大缺失。这些情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元代湖笔
收藏 引用
《兰台世界(上旬)》2012年 第9期 81-82页
作者:朱友舟南京艺术学院 
关于元代湖笔,学术界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有学者认为湖笔与宣笔区别主要在于以羊毫入笔,羊毫造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因羊毫价廉易得,价值只有兔毫的几十分之一,所以为湖笔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有学者认为冯应科、张进中、陆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散卓笔考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2期 106-107,100页
作者:朱友舟江苏南京艺术学院 
唐宋时期,毛笔的种类、名称颇多,诸如鸡距笔、散卓笔、三幅笔、枣心笔、丁香笔等等。其中,散卓笔与三幅笔因制作方法而得名,而鸡距笔、枣心笔、丁香笔则指毛笔的形状。如果不加以厘清,往往使人莫衷一是,不知所云。关于散卓笔,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州胜浦宣卷研究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4期31卷 159-162页
作者:史琳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宣卷是一种古老的曲艺,清朝初年,宣卷与评弹并列为江南两大曲艺。苏州胜浦镇是苏州宣卷的一个集中地,种类上既有传统木鱼宣卷,也有丝弦宣卷;曲式主要为上下句式的单曲体结构;曲调以南方调为主,兼及采花调、五更调、夯调等江南民间小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论昆曲演员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
收藏 引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 第1期28卷 40-43页
作者:唐明务苏州大学音乐系 
昆曲对演员的综合素养有极高的要求,这不仅是昆曲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表演者完美演绎昆曲的必备条件。在大力保护、继承和弘扬昆曲艺术的今天,深入探讨昆曲艺术所要求的演员的综合素养,对昆曲演员更好地学戏演戏、培养更多的昆曲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专家话语与媒介知识分子理想身份建构--基于省级音乐广播节目听评活动的考察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 第11期41卷 107-112页
作者:黄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媒体相关领域的专家以三种范式的话语:阐释、拓展和转换介入媒体传播效果的评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在此过程中,专家的介入机制或许是媒介知识分子建构理想身份的有效途径,因为它一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末民初民间组织对苏州昆曲的传承——以昆剧传习所和堂名班为例
收藏 引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 第1期28卷 27-29页
作者:温洲 赵惠玲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昆剧传习所以传承昆曲为目的,不断改革办学方式,培养了一些著名的"传"字辈演员,延续了昆剧的生命。堂名班则多固守传统戏班的管理模式和学制,采用家族式的传艺方式,以此来传播昆曲艺术。因此昆剧传习所和堂名班都为清末民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昆曲男旦断层之思
收藏 引用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 第5期24卷 111-115,119页
作者:谢凌云 冯芸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昆曲男旦创造了表演艺术的辉煌,但"传"字辈艺人之后出现了七十年余年的断层。如何恢复昆曲男旦表演,把"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完好地传承下去,这是昆曲继承与发展不得不正视的严肃问题。恢复昆曲男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纵横结构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模型
收藏 引用
《领导科学》2012年 第7Z期 25-29页
作者:张楠徐州工程学院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依照当前的文化行政能力和体制条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设计为一个纵横的网状结构模型。横向结构由功能不同的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