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江苏省文化科研项目"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IP创意视阈下乡村旅游文创的设计价值及互动体验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2022年 第3期37卷 50-55页
作者:施爱芹 董海奇 郭剑英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江苏省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37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当今的乡村旅游竞争不仅体现在物质游玩层面,更倾向于文化的体验感和归属感。在IP创意视阈下如何打造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已然成为了乡村旅游振兴的重要一步。同质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州的昆曲传承:昆曲曲社的历史变迁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10年 第3期 47-53页
作者:冯芸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昆曲具有极为珍贵的文化艺术价值。在昆曲的传承中,历来有"两路大军":专业的戏班艺人和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种以研习和传承昆曲为目的的业余曲社和曲会。苏州地处吴文化地域中心地带,昆曲自发源于此后,一直与这个特定的文化生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铜镜装饰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2017年 第18期38卷 244-248页
作者:戴雪梅江苏大学镇江212013 
目的对唐代铜镜的装饰艺术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古代铜镜装饰发展历程的梳理,尤其对唐代铜镜的装饰题材、装饰主题、装饰铭文、装饰布局及构图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中国古代铜镜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借鉴作用。结论唐代铜镜纹样表现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流: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2期31卷 117-119页
作者:冯芸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先生领衔的昆曲《牡丹亭》的公演,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而作为日本一代艺术大师,拥有"歌舞伎的奇迹"、"梦之女"等美誉的坂东玉三郎如何走上女形(男旦)表演技艺之路?如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文化生态刍议——以传媒技术创新为背景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2年 第2期 113-116页
作者:沈冠东盐城师范学院 
设计作为人类的文化现象之一,是造物的艺术与文化。从文化的体系而言,我们一般认为设计不仅包括了物质层面的技术体系,而且参与塑造并折射了人类的价值体系。设计文化生态研究,简言之就是设计的文化背景探究。艺术史论家们对我国传统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州昆曲传承的重要载体:清工与清唱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 第2期 77-81,104页
作者:冯芸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在昆曲传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清唱与清工活动对昆曲的发展和传承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以文人雅士为主体的曲唱活动,至今仍在传承之中。我们对其当代传承衍变形式,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验经济下城市历史街区的功能置换
收藏 引用
《城市问题》2013年 第3期 28-32页
作者:霍珺 韩荣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对体验经济背景下历史街区更新中面临的问题和新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建筑学的角度提出了功能置换的改造手法,阐述了功能置换与体验经济的关系,归纳了功能置换的三种具体形式,并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方面分析了功能置换的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0年 第3期 142-144页
作者:宋桂友苏州市职业大学 扬州大学文学院 
苏州刺绣是在春秋时期起源于苏州吴县,后流布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一种针绣工艺。因其独特的吴地风情和精美绝妙的绣工艺术而列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之首,素有“古今中华第一绣”之称。被文人赞为山水能分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枣心笔考辨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2年 第2期 56-57页
作者:朱友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枣心笔既非为柿木所制;亦非笔毛中裹夹有硬核;亦非汉、晋时期的笔样。关于枣心笔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它是一种笔头外形像枣核的中小型散卓笔。经过宋代的发展,到元代枣心笔的技术渐趋于成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街区功能置换中公共空间的营造——以无锡市南长街为例
收藏 引用
《城市问题》2014年 第1期 40-44页
作者:霍珺 韩荣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针对城市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公共空间面临的新问题和需求,从建筑学相关理论出发,提出功能置换是影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形式改造的重要因素,并以无锡市南长街历史街区为研究案例,总结了功能置换中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形式营造的三大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