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江苏省社科重点项目"
505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国书画市场中的公益润例与实物润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 第6期 79-83页
作者:陶小军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民国时期,伴随着书画市场的发展,书画润例的形式和性质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各种类型的公益性润例开始出现,而其目的除了公益宣传本身还多带广告的意味,特别得到新人书画家的喜爱,而对于部分个性较强却又受到生活限制的书画家来说,实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汉时期多枝形灯具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2017年 第6期 59-68页
作者:王坤 赵娅清 王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两汉是多枝形灯具发展的繁盛时期。西汉多枝灯以青铜为主,东汉以陶质为主,并且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两汉多枝灯类型多样,可分为四型十式,根据力学原理,从力矩和重力的角度分析,各型多枝灯具的结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灯具的平衡性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眼”与“艺术通感”的关联性探赜——论宋徽宗《听琴图》的画中之音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22年 第5期 30-32,41-43页
作者:甘锋 宋芳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艺术发展评价研究院210096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211189 
深谙多种艺术语言的宋代画家有着自觉的跨媒介跨门类意识,在创作中基于“六根互用”的通感观念,有意识地超越单一媒介和单一感官的界限,追求视、听、嗅、味、触五官感觉的融会贯通,并潜移默化地将其积淀为一种自觉的创作范式和审美意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艺术的孤独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6期 149-152页
作者:种海燕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现代艺术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既表现为现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孤独意识,也表现为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不断被边缘化。这种状态一方面与现代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冲击有关,另一方面也源于现代艺术"局外人"的他者定位与批判性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历史虚无主义谬误的哲学剖析
收藏 引用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年 第6期33卷 54-61,137页
作者:张志丹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代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一股来势凶猛的社会政治思潮,它通过史学、文学、艺术、影视作品、视频等多种途径出场传播,扰乱视听、混淆是非、蛊惑人心,搅乱了人们的历史认知和价值判断,毒化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并且干扰了在新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流动人格:传统文化艺术生产的活性与动力*——基于“西游”题材影视艺术生产实践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 第10期40卷 108-112页
作者:刘荃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我国拥有丰富的可供影视艺术生产挖掘的传统文化资源,然而真正被大量开发的却相当有限。就目前市场看,传统"西游"题材在当代影视艺术生产中一枝独秀、传承有序,其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审美情趣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近代演变——以南通地区为例
收藏 引用
《理论月刊》2015年 第8期 74-77,115页
作者:过伟敏 罗晶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民居装饰构件是反映普通民众阶层"朴素的审美需求"、"功利的实用目的"的装饰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造型语汇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近代时期,受社会文化及审美意识形态变革的影响,南通传统民居装饰构件脱离了因袭传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电产业创新政策有效性研究
收藏 引用
《科学学研究》2019年 第7期37卷 1249-1257页
作者:王晓珍 蒋子浩 郑颖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产业创新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将企业创新系统划分为知识获取和技术创新两阶段,并以2006 -2016年我国部委及以上级别部门发布的219项风电产业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适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宋蔡襄《荔枝图》考辨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年 第2期 7-11,I0011页
作者:肖伟江苏开放大学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荔枝图》是北宋蔡襄作《荔枝谱》中的“图”部分,其作者一直众说纷纭。经考证,此图实为崔慤图写。《荔枝图》曾随《荔枝谱》进入北宋宫廷,后经蔡襄或其后人之手流入民间,南宋为内府所藏。明初为于以诚所收,明末经张丑收藏,清后期为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鸮凤之变论商周鼎革中周人的文化战略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22年 第2期 80-89页
作者:方艳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五彩之鸟是为凤,东方的凤,则由于部族力量的强盛和王权的统一,逐渐影响到四方,一度成为华夏的共同信仰。商凤的文本记载和考古实物之间,存在两个层面的不吻合。“鸮”作为商人崇信,而周人极力诋毁的原型性形象,最有可能是作为旧文化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