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研究衣原体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基因通用调节因子A(GrgA)与RNA聚合酶(RNAP)α亚基相互作用的关系,以提高GrgA和RNAP参与衣原体转录和调控机制的认识。方法本研究通过引物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构建携带His或Strep蛋白标签的衣原体RNA聚合酶(c RNAP)α亚基和GrgA的各种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入Arctic Express表达菌株的化学感受态细胞菌株,通过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13℃低温表达相应蛋白,借助体外蛋白牵出试验(Pull-down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法(WB)分析鉴定出GrgA与cRNAPα亚基两者间相互结合的较为详细的某一段氨基酸序列。结果cRNAPα亚基能与GrgA结合,GrgA与α△(277-377)有结合,与α△(1-259)无结合;α亚基与GrgA△(1-64)、GrgA△(65-112)、GrgA△(114-165)、GrgA△(166-206)、GrgA△(207-268)均有结合。结论GrgA能与cRNAPα亚基结合;cRNAPα亚基与GrgA的结合位点位于α亚基N末端的1-259位氨基酸序列;GrgA通过多个氨基酸序列位点与cRNAPα亚基结合;cRNAPα亚基的N末端可能同样参与了转录调控过程。
摘要:为理解镍基高温合金和高熵合金之间的焊接过程,对镍基高温合金和高熵合金之间的相互扩散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选择NiAlCoCr镍基合金和Al_(x)CoCrFeNi(x=0.2或0.3)高熵合金为研究对象,结合固相扩散偶实验和数值回归方法测定Al_(0.2)CoCrFeNi/NiAlCoCr和Al0.3CoCrFeNi/NiAlCoCr扩散偶的互扩散系数,并验证其可靠性;研究温度、组元、成分对实验成分-距离曲线和互扩散系数的影响;探索镍基合金与高熵合金所组成的体系中原子扩散激活能与互扩散系数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体系的互扩散系数增大;Al_(x)CoCrFeNi/NiAlCoCr扩散偶中Al_(x)CoCrFeNi端际合金的互扩散系数大于NiAlCoCr;在同一温度下,Al_(x)CoCrFeNi高熵合金中Al的添加量从4.5%增加到6.5%时,扩散偶中Al_(x)CoCrFeNi合金侧Al的互扩散系数增加;具有较高互扩散系数的Al_(0.2)CoCrFeNi合金侧Al原子具有较低的扩散激活能。研究结果可为镍基高温合金高质量焊接工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摘要:针对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广义投影同步,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提出设计合适的自适应控制器和参数更新规则。以两个新型的四维混沌系统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实现其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渐近地达到所有状态向量的广义投影同步,同时辨识出系统的所有未知参数。通过数值仿真,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有效性以及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摘要:针对一类二阶时滞惯性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时滞反馈的分岔控制方法.利用时滞微分方程动力学理论,给出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发生Hopf分岔的判别条件.数值仿真显示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能有效延迟网络分岔的发生,还能扩大稳定域并改善网络的收敛速度.
摘要:围绕大跨楼盖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ultiple Tuned Mass Dampers,MTMD)系统的设计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建立了某高铁站房商业夹层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对其动力特性和振动舒适度进行了分析;随后,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模式搜索算法(Pattern Search,PS)构建了混合优化算法A(Hybrid Algorithm A,HA)和混合优化算法B(Hybrid Algorithm B,HB),并基于此建立了大跨楼盖MTMD减振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比了4种算法的寻优能力和稳定性,并分析了设置MTMD系统后,大跨楼盖加速度响应的分布和衰减规律。研究表明,对于质量、刚度等分布不均匀的复杂大跨楼盖,振动响应规律与一般楼盖有一定的差异;在相近的重分析次数下,利用HA得到的最优值平均为0.653,小于利用GA和PS得到的结果;设置MTMD系统后,大跨楼盖响应较大区域内的节点加速度均有所降低,最大衰减超过了30%。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自适应相位提取法。该方法通过对条纹图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一系列本征模函数(IMF)。对每个IMF进行希尔伯特谱分析,提出准则用以确定噪声IMF并判断是否存在模式混叠问题。若存在,根据该噪声IMF自适应设计新的"噪声"并将其添加到原信号中,然后对所形成的新信号再次分解,重复进行该过程直到相应的模式混叠问题不再存在。将最后一次分解所得的噪声IMF和背景分量从信号中去除,对所得的基频分量做希尔伯特变换即可得到条纹图的包裹相位分布。所提方法可有效克服模式混叠问题,可在有效去除噪声和背景分量的同时尽量保留细节相位信息,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及稳健性,测量精度高。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积分输入到状态稳定(iISS)未建模动态的高阶非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调节问题.基于反推技术和iISS的性质,通过恰当地选取设计函数和参数修正律,给出了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过程.设计的控制器保证了闭环系统所有信号的有界性,并且状态渐近调节到零.仿真例子验证了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摘要:CICQ(Combined Input Crosspoint Queued)交换结构具有分布并行调度的特性,是高速、大容量路由器设计的理想选择。对现有各种CICQ调度算法研究发现,在非均匀业务流下输入队列服务不均衡是造成CICQ稳定性、吞吐率等性能下降的根本原因。为此,提出了一种均衡队列长度的调度算法——MUIQF(Most Urgent Input Queue First),仿真结果表明:在各种均匀和非均匀流量下,MUIQF算法均能保持输入队列长度的均衡,能够达到100%的吞吐率,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时延性能。
摘要:针对传统的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加速度控制算法对系统变化辨识速度慢、动态性能差、调整缓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NNPID(parallel neural network 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的加速度控制算法.通过分析传统SNNPID(serial neural network 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对误差直接反馈的不足,应用神经网络自学习功能,开发了基于并行控制原理的车辆加速度控制器;考虑车辆平顺性,设计了符合驾驶行为的滤波限幅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基于SNNPID的加速度控制器,基于PNNPID的加速度控制器最大偏差控制在±0.25 m/s^2以内,并具有平均误差小、调整时间短和瞬态特性良好的特点,滤波限幅方案有效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
摘要:非隔离并网逆变器存在向电网注入直流电流的风险。而现有针对该问题的虚拟电容法的控制器参数选择未兼顾进网电流控制器的稳态和动态性能。为此,提出一种比例谐振和虚拟电容(PR+C)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分析了虚拟电容和PR控制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并由幅值和相位裕度约束系统稳定性,初步给出参数选择范围。其次,定义了表征基波电流跟踪性能和直流抑制效果的3个指标,通过客观赋权法得到目标函数后在选择范围内进行优化参数求解。最后,通过样机实验对比不同控制参数下的控制性能,验证了优化参数的有效性。最终结果表明,所提参数优化过程简单明了,能够客观地权衡直流分量抑制效果和进网电流跟踪能力。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