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以杭州地铁二号线文华路地铁站主体基坑为工程案例,应用PLAXIS 3D数值模拟软件,确定杭州典型黏土地区土体小应变硬化(HSS)模型的土体参数取值方法.基于可靠度理论及稳定性和经济性评价体系,将抗隆起稳定、抗倾覆稳定、支护结构侧向位移控制这3种安全性模式分别作为单目标,分析单目标下的结构参数敏感性及其最优解;运用灰色关联度多目标优化算法确定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最优解.结果表明,土体小应变硬化模型适用于杭州典型黏土地区:对于该地区狭长型基坑的内撑式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墙深是基坑抗隆起稳定性的决定因素,墙深和加固土深度对基坑抗倾覆稳定性的重要性相同,被动区加固土深度在坑底以下较差土层内还是基坑变形的主控参数.当考虑内支撑时,首道支撑对基坑变形控制起决定性作用;由灰色关联度多目标优化算法确定的结构设计参数最优解与实际结果接近.
摘要:为构建科学的社区教育学习成果微认证评价体系,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以科学性等为一级指标的认证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权重计算,使用熵值法对二级指标的权重进行客观分析,结合两者结果,最终得出各二级指标的最终权重。结果表明,认证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在评价体系中具有较高权重,微认证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权重相对较低。在实施微认证过程中,应加强多平台学习成果共享与转化,为学习者提供更灵活、便捷的学习路径。
摘要:采用离散谱折射率法直接对三维脊形自镜像效应(SIE)多模波导的模式特性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模式传播常数偏差分布情况,引入了SIE多模波导长度微小变量用以抵消或部分减弱由各阶模式传播常数偏差引起的相位偏差,设计了一种低自镜像损耗、高均匀度、几乎与偏振无关及深刻蚀SIE多模波导结构的多模干涉(MMI)光功分器。如1×16MMI光功分器TE模的自镜像损耗为0.0451dB,均匀度0.0309dB;对TE模的自镜像损耗为0.0455dB,均匀度为0.0311dB。
摘要:针对高速路网中诱导策略的设计,以可变信息标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VMS)的开关切换为控制手段,把交通诱导归纳为一类最优开关控制命题.通过元胞传输模型建立实际路网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给出了一种VMS诱导策略的最优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给出的VMS控制律可以提高路网通行能力,缓解局部拥堵.特别是对路网流量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效果较好,路网总耗费时间可降低32.39%.
摘要:自装配磁性微混合器是利用聚合的磁流体在旋转磁场作用下的运动,来破坏流体的层流状态,产生混沌对流而加强流体间的混合。利用Micro-PIV对不同磁场强度、旋转频率和流量下的混合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外磁场能带动磁流体聚合链运动的前提下,磁场强度对混合效率的影响不大;而外磁场的旋转频率对混合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当旋转频率较低时混合效率随旋转频率升高而提高,而当旋转频率超过临界频率时,由于粘性拖曳力克服了磁场力,磁性颗粒的聚合被破坏,使混合效率反而下降。为磁性微混合器的设计提供基础。
摘要:通过研究先进先出存储堆栈(FIFO)和钟控传输门绝热逻辑(CTGAL)电路工作原理及结构,提出了基于CTGAL电路的绝热FIFO设计方案.该方案运用绝热计算原理,基于晶体管级设计电路,有效避免了传统CMOS逻辑的FIFO必然遇到的亚稳态和异步信号处理等难题,实现了深度为16的基于CTGAL电路的绝热FIFO结构.HSPICE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具有正确的逻辑功能,与基于有效电荷恢复逻辑(ECRL)的绝热FIFO相比较,电路平均功耗节省达71%.
摘要:针对传统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APF)输出滤波器采用非耦合的3个单相电感结构而增大装置体积和成本的问题,提出一种含有耦合电感和中性线滤波电感的三相四线制SAPF结构.通过推导带有辅助绕组的三相三柱耦合电感在正序、负序和零序下的等效模型,得出系统的去耦等效电路,并根据控制对象设计控制器.在主要工况下进行仿真,与传统三相四线制SAPF进行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系统还具有稳态补偿精度高,中性线开关纹波抑制能力强,动态性能好的特点;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该系统结构是可行的.
摘要:为降低长江三角洲温室冬季供暖能耗,提出一种采用温室运行热负荷预测技术进行开放式温室地表水源热泵供暖系统(surface water-source heathump system,SWSHPS)的供暖设计方法。结合温室的工程运行实际和各种环境因素,建立了温室热平衡预测模型。并采用MATLAB/SIMULINK模块进行了8种温室环境条件下的能量数值模拟,计算了温室不同覆盖材料和保温幕状态的能耗,当室外空气温度为0℃时,纳米掺锑二氧化锡涂膜玻璃温室比普通浮法玻璃温室可减少能耗23%,夜间开启保温幕比收拢可减少能耗22%。最后进行了温室冬季供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温度垂直分布较均匀,能够满足设计要求,1月份系统平均制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值为2.3。基于热平衡预测模型设计的温室地表水水源热泵供暖系统是可行的。
摘要:通过对钟控传输门绝热逻辑(Clocked Transmission Gate Adiabatic Logic,CTGAL)电路和加法器电路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TGAL电路的绝热并行前缀加减法器设计方案。对依据此方案设计的几种并行前缀加减法器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Ladner-Fischer并行前缀加减法器更适合用CTGAL电路实现,且与利用PAL-2N(Pass-transistor Adiabatic Log-ic-2NMOS)电路设计的绝热并行前缀加减法器相比,该加减法器的每个周期平均节省能耗约56%。
摘要:设计四项实验研究四种内外因素(环境温度、怀卵、摄食和断尾) 导致的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 sis) 运动表现种群内变异。环境温度通过影响体温而影响石龙子的运动表现。两性成体疾跑速均具有在低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加快、在高体温范围内随体温升高而降低的一般模式。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使平均疾跑速达到最大值的体温分别是29℃和30℃。在任何体温下成年雄体的疾跑速均大于怀卵雌体, 表明怀卵对母体运动有不利的影响并相对地增加了雌体繁殖代价。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差异; 体温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 且主要与低体温下最大持续运动距离较小有关。性别与体温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有显著影响。怀卵雌体和成年雄体的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呈显著的正相关。以性别为因子的ANCOVA去除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差异的影响后发现, 成年雄体的疾跑速仍大于怀卵雌体。27℃和30℃平均体温下的摄食实验进一步证实怀卵雌体疾跑速小于成年雄体, 但前者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大于后者。该实验同时显示禁食石龙子的疾跑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大于摄食石龙子, 各因子相互作用对最大持续运动距离的影响显著,仅性别与摄食相互作用对疾跑速有边缘性显著影响。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