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软件性能需求作为软件质量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而只在软件开发周期后期才重点关注软件性能需求的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将给开发者带来高风险和高成本等后果.如果能在软件开发周期的早期对软件系统性能进行预测,可以提前发现软件系统架构存在的性能瓶颈,并找出可能的优化方案,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以得出最优的软件系统架构.研究了一种基于模型的UML软件架构性能预测方法:该方法选取软件架构设计中的UML用例图、活动图和构件图,并引入构造型和标记值,将它们扩展为UML SPT模型;进而,通过转换算法将UML SPT模型转换为排队网络模型,该算法可处理同时包含分支节点和汇合节点的UML模型活动图;最后,利用频域分析理论求解排队网络模型,以得出性能参数及性能瓶颈.同时介绍了UML软件架构性能自动化工具的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软件架构性能预测实例.
摘要:针对车辆的稳定性问题,基于相平面理论,通过建立二自由度车辆的扩展模型以及运用简化的魔术公式对实际的轮胎侧向力进行拟合,获得了相平面图并划分稳定的区域;研究路面附着系数和车速对相平面边界的影响,确定质心侧偏角与质心侧偏角速度β-β相平面及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β-r相平面的边界函数,提出一种车辆稳定性控制方法.在建立的Simulink与Carsim联合仿真平台上,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验证,当系统相轨迹超出稳定区域时,以稳定边界为控制目标,控制器集成2种相平面图计算所需要的横摆力矩,将不稳定的状态拉到稳定区域,从而实现了车辆稳定性的控制.最后,与受2种单一相平面控制、横摆角速度控制和未控制的车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集成控制器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显著提高极限工况下车辆的稳定性.
摘要:目的为颏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和安全切取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红色乳胶灌注新鲜尸体标本2具;使用改良了的明胶--氧化铅血管造影技术,灌注新鲜尸体标本8具。后者中的2具尸体,使用螺旋CT进行扫描并通过相应的软件存储扫描得到的图像,并三维重建。然后,对10具尸体层次解剖追踪颏下区外径≥0.5 mm的穿支,测量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并拍摄X线片。同时应用ScionImage软件对颏下动脉营养区域的表面积进行计算。结果颈前区和下颌前区皮肤和肌肉的营养主要通过: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颏下动脉、颏动脉、面动脉等几个主要动脉的穿支供应。颏下动脉从面动脉起始处的直径为(1.7±0.4)mm,沿途发出(1.8±0.6)支穿支营养颏下区的皮肤。颏下动脉营养皮肤的范围为(45±10.2)cm2。其最大的一个穿支出现于二腹肌前腹内侧缘的后面。同时,面动脉、颏下动脉、舌下动脉的穿支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结论本文阐述了颏下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并结合重建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皮瓣血供和皮瓣设计提供了依据。
摘要:Tile自组装模型凭借其自组装、可编程等特性在解决NP问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文中提出了一种求解最大匹配问题的Tile自组装新模型,该模型主要由初始配置子系统、选择子系统及检测子系统3大部分构成.新模型中首先设计Tile分子存储问题信息,其次通过Tile分子自组装操作生成最大匹配问题解空间,最后通过Tile检测分子筛选得到最大匹配问题的解.对模型从所需Tile分子种类、计算时间和计算空间3个方面进行性能分析,并通过实验模拟论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摘要:设计了基于动态密钥选择与多方向扩散的图像加密算法。利用128位外部密钥来生成4个Logistic映射的初值,通过对其迭代,获取4个随机序列;利用明文自身像素特性,定义一个引擎计算函数,联合随机序列,在像素置乱过程中,根据引擎值来动态选择加密密钥,通过构建非线性像素交叉互换方法,不同的密钥来置乱不同的明文像素位置,消除了置乱周期性;设计4方向连续扩散方法,利用4个方向的扩散函数对置乱图像进行加密。测试数据表明:与当前图像加密技术相比,所提技术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与抗明文攻击能力,能够较好地对图像完成解密。
摘要:根据恒沸精馏原理,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最优化处理,确定了恒沸精馏分离甲醇与碳酸二甲酯(DMC)二元共沸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共沸剂为三氯乙烯,共沸剂用量为51 g,填料为不锈钢铁圈,回流比为3∶1,馏出速率为2.5 mL/min。以上述工艺条件,进行 DMC-甲醇共沸物分离,所得 DMC 纯度为99.99%。
摘要:为了将绝热CMOS电路嵌入到传统电路系统中替代耗能较大的部件,本文研究并设计绝热CMOS电路和传统CMOS电路两者之间的接口电路:传统CMOS到绝热CMOS(Traditional CMOS to Adiabatic CMOS,TC/AC)的接口电路、绝热CMOS到传统CMOS(Adiabatic CMOS to Traditional CMOS,AC/TC)的接口电路。这样传统CMOS电路可以通过TC/AC接口电路来驱动绝热CMOS电路,绝热CMOS电路可以通过AC/TC接口电路来驱动传统CMOS电路,从而可以利用具低功耗特性的绝热CMOS电路来降低整个电路系统的功耗,增强绝热CMOS电路的实用性。最后计算机模拟验证了TC/AC接口电路和AC/TC接口电路逻辑功能的正确性。
摘要:为了研究袋装桩型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特性,对袋装砂桩和传统砂桩处理的软土复合地基进行了分级静力加载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各级试验荷载下的沉降、桩土应力比以及袋体张力分布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袋装砂桩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砂桩的性能.将试验结果与现有的弹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通过相互间的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比较,发现弹性理论过高地估计了复合地基的性能,而弹塑性理论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弹塑性理论所提供的袋体张力与试验结果也比较相近.弹塑性理论适合评估袋装桩型复合地基的主要受力变形性能,可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计算.
摘要:通过对二步法A/D转换器的电路结构及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二步法A/D转换器电路结构设计.该设计避免了使用传统二步法转换器结构中的运算放大器,可有效地提高转换器的转换速度与转换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二步法的A/D转换器不仅功能正确且电路结构简单.
摘要:低功耗设计在当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越来越重要.以电流信号为转换对象,利用电流传输理论,结合电流型CMOS电路设计技术,设计了8位基于Pipelined结构的ADC电路.结果表明,利用电流型CMOS电路可方便地实现电流信号的加减与放大运算,避免了使用传统Pipelined电路结构中的运算放大器电路,因此电路结构简单,可显著降低电路的功耗,提高转换速度,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电路功能正确.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