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当时滞非线性系统具有执行器饱和时,其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为了寻找饱和时滞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控制器,本文阐述了一种间接线性矩阵不等式(LMI)一步抗饱和设计方法.首先,利用Takagi-Sugeno(T-S)模糊模型将一类饱和时滞非线性系统精确重构,引入输出反馈并行分布补偿系统得到闭环控制系统.然后,运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导出闭环系统的稳定条件,利用一个矩阵不等式的等价引理,将闭环系统稳定条件间接的转化为两个LMIs条件,进而得到间接LMI抗饱和补偿算法,同时给出了吸引域估计及其优化模型.最后给出了应用此方案的一个仿真实例.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不依赖模块规格型号和换热器几何参数的热电制冷系统分析方法,设计了水冷式热电冷水机的基本结构,考虑了汤姆逊效应,应用了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新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热源、冷源沿流动方向的温度变化,分析了不同冷却水温度、输入电流密度、模块填充系数和热电单元长度对装置制冷性能的影响。
摘要:针对一类具有输入饱和的连续时不变非线性系统,提出一步输出反馈抗饱和补偿设计.当系统状态满足一定约束条件时,非线性系统可用Takagi-Sugeno模糊模型精确重构.针对重构后的系统,运用并行补偿技术和输出反馈,提出一个含有抗饱和补偿项的一步抗饱和控制方案.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导出了闭环系统的稳定判据,同时给出了吸引域估计及其优化模型.对一类混沌鲁里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方案的有效性.
摘要:提出了舰船设备电源端高频阻抗特性在线检测的测量方法,研究了其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并设计制作了"在线检测"测试系统原理样机;给出了利用该测试系统"在线测试"与采用阻抗分析仪"离线测试"所获得的待测滤波器的高频阻抗特性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样机的测量误差小于3dB,满足电磁兼容故障检测需求。
摘要:针对传统舰船轴系设计过程缺乏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的问题,以质量功能展开为支撑理论,研究构建舰船轴系设计质量控制模型,对模型中的需求指标获取、需求指标权重计算、质量屋输出指标重要度计算等相关理论及算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某轴系设计为对象,研究构建该轴系设计质量控制模型,明确了该轴系各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依据,验证研究内容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构建的舰船轴系设计质量控制模型能够为轴系设计需求获取及映射、设计质量控制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也能为提高舰船轴系设计的主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奠定一定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目的]在充分分析舰船动力装置总体设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动力装置设计方法中存在缺乏从多学科耦合角度进行仿真和优化,从而制约设计质量提高的问题,有必要开展动力装置多学科集成优化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方法]建立舰船动力装置多学科集成优化设计系统框架,并对动力装置多学科优化技术、现代设计工具技术、协同仿真、支撑环境、设计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结论]研究成果能为开展舰船主动力装置多学科集成设计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为舰船动力装置设计水平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摘要:利用自主设计的柴油机高海拔热平衡试验系统,进行不同模拟海拔(0 m、3500 m、5500 m)基于冷却液控制参数的电控共轨柴油机全负荷热平衡试验,研究了柴油机变海拔热平衡规律,全面分析了变海拔条件下冷却系统控制参数对整机热平衡影响的机理与规律,优化标定了不同模拟海拔下最佳冷却液流量。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发动机热负荷升高,集中表现在缸内燃烧温度峰值增加且对应曲轴转角减小;全工况冷却系统散热量呈普遍下降趋势,高散热量区分布在全负荷的中高转速区。冷却液温度由60℃升至80℃,冷却系统散热量占比下降4.1%,有效功率和排气散热量占比分别增加约1.7%、1%,且随海拔升高,冷却液温度对热平衡的影响更加明显。随着冷却液循环流量的增加,冷却系统散热量明显增加,有效功率与排气散热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海拔条件下,当冷却液流量达到某一限值时,冷却系统散热量增加幅度都开始减缓,全速全负荷工况下,这一限值随海拔升高(0~5500 m)由18.5 m^3/h增至20 m3/h。
摘要:针对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与信息网络紧耦合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的信息物理综合电力系统混合仿真平台设计方法。该平台分别利用OPNET和PSCAD仿真软件实现信息网络和电力系统的仿真,并通过OPNET中的HLA节点和PSCAD中的自定义模块,分别实现两个仿真平台的对外数据交互和运行控制。基于HLA框架提供的运行时环境(runtime infrastructure,RTI)接口,设计实现混合仿真控制器,使OPNET和PSCAD能同时接入HLA运行,同时提出混合仿真运行模式和时钟同步方法,实现信息物理混合仿真。在混合仿真平台中搭建基于CAN总线通信的舰船综合电力系统低压配电网保护策略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混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为掌握舰船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滤波不良引起的工频电场在浅海环境中的分布特征,采用三层媒质中的水平时谐电流元对其进行建模,并仿真分析了其在水下的近场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一个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工频电场测试方案,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其特性,并将实测值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利用水平时谐电流元对工频及其倍频电场进行建模,且在近场条件下工频电场通过特性明显,强度在可探测范围内,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目标信号.
摘要:通过隔振理论分析,设计了偏心电机和电磁激振器两种激振试验方案,并讨论了两种激振方案中振级落差和插入损失的关系;分别对直骨架结构和曲骨架结构的夹芯复合材料基座模型进行了激振试验;通过频响分析比较了两种结构形式基座的固有特性;讨论了两种激振方案下基座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结构形式的夹芯复合材料基座均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且能够有效抑制高频共振。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