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湖南省教育厅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认知层次化规律对“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的意义探讨
收藏 引用
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 第28期 19-22页
作者:吴建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人们的认知活动由低到高涉及感性化具体认知、初步理性化认知、系统理性化认知和理论创新认知等四个层面。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学中遵循这认知层次化规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掌握与运用,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知到思维、由初级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体验式教学在景观设计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现代园艺》2023年 第1期46卷 193-194页
作者:邢肖毅 杨贤均 张亚丽 黎颖慧 尹丹红邵阳学院城乡建设学院湖南邵阳422000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关系的学科,环境心理学课程对于景观设计专业建设人性化景观至关重要。体验式教学通过模拟情境或体验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真感受、真感悟,可极大提升环境心理学的教学效果。藉此,分析了环境心理学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文明视域下园林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
收藏 引用
《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 第10期50卷 280-282页
作者:邢肖毅 杨贤均 张亚丽 倪绯 何丽霞邵阳学院城乡建设学院湖南邵阳422000 
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园林专业学生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是新时代园林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然而目前园林专业学生缺乏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意识和能力。景观生态学的核心理念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培养设计类人才创新精神的探究——以多所英国大学为启发
收藏 引用
《绿色包装》2021年 第11期 51-55页
作者:唐丛 黄丹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随着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正处在需要高质量高层次人才之时,各行各业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求贤若渴,尤其体现在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原创制造紧密相关的设计类学科,所以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设计类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包装设计专业“三位体”实训模式研究——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
收藏 引用
《绿色包装》2021年 第10期 40-44页
作者:黄丹 陈达强 徐晴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本文针对湖南工业大学“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创新素养与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包装设计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将设计项目、实习实战、创新攻坚等环节提前导入到大学课程体系当中,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五粮液“万家灯火”礼品酒包装设计
收藏 引用
《食品与机械》2022年 第8期38卷 I0002-I0002页
作者:陈达强 黄丹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成仿吾文学转向的先兆:重读《深林的月夜》
收藏 引用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3年 第6期31卷 158-160页
作者:李文浩 陈嘉轩湖南科技大学湘潭411201 
《深林的月夜》是成仿吾创作序列中表现主义色彩最浓重的篇。小说文辞优美,却情节怪诞,犹如座叙事迷宫,隐藏着成仿吾对“五四运动”的反思和对文学与革命间关系的思考,反映出他文学转向的复杂历程。从艺术偏至向政治偏至的文学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智慧包装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幸福感——以株洲地区为例
收藏 引用
《绿色包装》2021年 第11期 66-70页
作者:陈达强 周蔚 黄丹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本文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厚实、教育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政治环境清朗的优势,提出加强校地共建、产学研融合及我校包装设计龙头作用,以智慧包装为点,以点带面,带动株洲地区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四方面均衡发展,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服务湖南优势产业的包装设计新兴专业设置与建设进路探析--以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专业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包装》2023年 第12期43卷 94-97页
作者:黄丹 陈达强 李丽 刘毅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针对湖南省优势产业集群对应用型人才高标准和产品包装多元化的需求,本文从包装设计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提出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以体现设计价值、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建设的职能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创促优”包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包装》2023年 第10期43卷 88-92页
作者:陈达强 黄丹 李丽 刘毅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 
针对我国现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普遍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本文围绕包装产业转型和升级新要求,提出“以创促优”的教学改革思路,探析改革途径及方法,以提升包装设计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及社会发展需求,发挥包装设计教育服务社会的应有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