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了纳豆菌对黄曲霉拮抗作用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根据黄曲霉孢子和纳豆菌生长繁殖速度的差异,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和点值法,将黄曲霉和纳豆菌接种时间设计为间隔0,24,48h,间隔24h,两者均出现明显的拮抗效果,说明2种方法均可行;(2)比较2种方法产生的抑菌圈大小,滤纸片法的抑菌圈大小平均为11.3mm,点值法的抑菌圈大小平均为11.0mm,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3)从操作难易程度方面看,滤纸片法操作繁琐,重复性差,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而点值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容易得到理想结果。
摘要:基坑施工过程失稳因素多,危险性较大,因此在基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内力和变形的发展变化问题.运用PLAXIS软件对钻孔灌注桩+三重管高压旋喷(摆喷)桩+预应力锚索支护体系支护条件下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基坑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和围护桩内力,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法可以很好地模拟各开挖工况,计算出基坑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围护桩和锚索的轴力、剪力和弯矩,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基坑各工况下的受力状态.
摘要:对金线莲组培苗进行无土栽培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着重探索两种水培法与传统土培法对金线莲组培苗移植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营养液为基质进行水培栽培,移植苗生长状况优于土培法,采用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栽培法效果最佳。初步总结一套适合金线莲组培苗工厂化栽培的技术。
摘要:智能手机数据采集相比传统数据采集在时效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基于"基层农业统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需求,在Android平台上,依据分层开发思想,详细设计了数据库适配器、数据层、结构层以及activity等,最终完成了软件系统的开发,为农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易用、可靠的基层农业统计数据采集和处理工具。
摘要:为了解决高职院校日益复杂的科研项目数据和经费管理问题,文章在研究目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信息系统开发的web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科研项目数据与经费管理系统,提高了科研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摘要:【目的/意义】对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攻关桥南侧荒废地块进行基于LID理念的雨水花园改造设计,为构建低影响开发理念下的集雨水利用、水质净化、休闲游憩于一体的雨水花园景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在充分分析研究地块现状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植物配置、LID基础工程建设等措施,利用植物的阻滞、吸收、过滤作用;土壤的吸收、渗透、蓄含功能;LID基础工程的截留、收集、分散等效能构建雨水花园。【结果/结论】通过科学运用LID工程技术和景观营造手法,构建生态休闲区、雨水景观池、环形木栈道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了地块水循环能力差、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景观恶化等突出问题。
摘要:文章以黑麦草种子为材料,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 mmol/L)的EDTA和不同浓度(0、450倍、150倍)的EM复合菌剂联合使用对铅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剂与EDTA间有正互作效应。适当浓度的EM菌剂与EDTA联合使用可显著缓解铅胁迫对黑麦草造成的损害,促进芽长、根长生长,提高地上部鲜重、种子发芽率,从而为铅的吸收奠定基础。综合考虑,以150倍EM菌剂配合5 mmol/L的EDTA配合处理效果最佳。EDTA应用于铅修复过程中浓度不宜超过10 mmol/L,否则可能对植物生长和重金属修复带来不利影响。
摘要:本研究旨在明确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FJLY株的基因组特性及其与其他毒株的同源性关系,并了解SVA-FJLY株的致病性。以分离自福建省某养殖场中的一株SVA-FJLY株为研究对象,参照其原型毒株SVV-001(GenBank ***641257.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5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测序、拼接,获得SVA-FJLY株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滴鼻攻毒3~4周龄仔猪。结果表明,SVA-FJLY株基因组全长7275 bp(不包括PolyA),SVA-FJLY株基因组存在一个多聚蛋白、VP1蛋白和VP2蛋白。SVA-FJLY株与参考毒株之间的基因组一级结构有较高的相似性,与HeB01-2017株(MF967574.1)相似性最高,达98.5%;而与SVA原型毒株SVV-001株(DQ641257.1)的相似性较低,为93.9%。SVA-FJLY株与国内几个毒株属于同一个分支,与国内的HeB01-2017株亲缘关系最近,同时与国外Colombia-2016株(KX857728.1)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动物试验发现试验组猪攻毒10 d后,试验组2/3发病,对照组3/3正常,未出现仔猪死亡。通过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获得了SVA-FJLY株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明确SVA-FJLY株的基因组特性及其与其他毒株的相似性关系,了解了SVA-FJLY株的致病性,为SVA的反向遗传学和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丰富了SVA的基因组信息数据库。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