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基金资助=西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121-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关于艺术教育中“审丑”的研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4年 第1期 63-65页
作者:王晓鹏 马遥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审丑"具有审美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中不应只有审美,还应该包括"审丑"。有些"丑艺术"具有直面现实、反向思维、震撼人心等美学价值,"审丑"是一种审美策略,其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在当代艺术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原理”课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建构——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主线
收藏 引用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3年 第2期9卷 105-114页
作者:龙晓菲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整体性建构“原理”课教学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特质、学科整体性要求以及教材整体性建设原则的贯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整体性建构“原理”课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研究活动之中,关系着马克思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本真性”——以本雅明和海德格尔的艺术观念为例
收藏 引用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 第2期28卷 70-76页
作者:汤克兵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如果说本雅明通过艺术作品"物性"或"光韵"的丧失来把握艺术作品的本真性问题,那么海德格尔的策略则是反其道而为之,从存在论角度通过"艺术作品"是否能见到"物性"和器具性来把握艺术作品的本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行为表演”的偶发艺术及其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东吴学术》2021年 第5期 6-15页
作者:肖伟胜西南大学文学院 
"偶发艺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达达主义的剧场表演和杜尚的"现成品"艺术,同时音乐家约翰·凯奇和舞蹈家默斯·康宁汉对偶发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艾伦·卡普罗、克莱斯·奥登伯格、吉姆·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框的隐现与艺术观念转折
收藏 引用
《文化研究》2016年 第4期 224-236页
作者:汤克兵西南大学文学院 
画框不只是艺术作品的一个外在物理框架,而是已然内化为我们区分物理空间与艺术空间的视觉隐喻。在传统绘画中,画框的"窗口"隐喻与"透视建构"纠缠在一起,赋予所框之绘画空间以理性、秩序和清晰等古典主义价值。现代艺术一方面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国C2C电子商务欺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收藏 引用
《情报杂志》2010年 第5期29卷 204-206,F0003页
作者:何俊辉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提出了包括产品特征、卖方特征、沟通能力以及买家特征等因素的欺诈前因模型,以淘宝网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特征、沟通能力等因素对网络欺诈影响最明显,基于研究结果对平台服务提供商和卖家提出了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观念为先、人伦叙事与作者追求——评影片《刺杀小说家》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21年 第24期 113-116页
作者:刘好 袁智忠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重庆401524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 
2021年贺岁影片《刺杀小说家》上映以来,票房表现稳居腰部,在主题各异的“后疫情”春节院线中以不拘一格的观影体验获得热议。青年导演路阳作为“新力量”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在电影作品中显现出了风格和叙事上的新突破,这种突破主要源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芽孢杆菌活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合成基因研究
收藏 引用
《食品科学》2014年 第11期35卷 179-184页
作者:韩玉竹 刘恩岐 李彦岩 刘丽莎 范熠 李平兰徐州工程学院江苏省食品资源开发与质量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1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科学系重庆402460 北京市食品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62 
选用自行选育的1株活性多糖高产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PL061),经醇沉、除蛋白、透析、冷冻干燥从其发酵上清中分离得到活性多糖粗品,并采用色谱纯化技术进一步纯化,得到1个中性糖组分(EPS1)和1个酸性糖组分(EPS2)。根据Gene...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组织公民行为视角的虚拟社区服务补救研究
收藏 引用
《情报杂志》2011年 第9期30卷 186-190页
作者:何俊辉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电子商务系重庆400715 
虚拟社区在社区成员服务中的服务补救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研究提出"虚拟社区服务补救"的概念,基于组织公民行为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虚拟社区服务补救的特征、维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虚拟社区服务补救中公告、关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龙形象的银幕塑造与国际传播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1年 第4期 46-50页
作者:赵剑 周杰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它涵容化用‘百物’特点,奠立了后世龙形象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华文明协和万邦、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1]当前,国内学界对中国龙的媒介形象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的新闻漫画①,鲜见对国内外银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